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 张继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 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 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
  • 讼庭:古代官府中处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 戟户:指官府的大门,因门前常设戟以示威严。
  • 危堞:高耸的城墙。
  • 禹穴:相传为大禹的墓穴,位于今浙江绍兴。
  • 天台:山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县。
  • 越客:指来自越地的客人,越地即今浙江一带。
  • 淹留:停留,滞留。

翻译

寂静的讼庭显得幽深,森严的官府大门在秋日里显得更加肃穆。 山光隐约映照着高耸的城墙,湖色则映上了高楼。 我曾在禹穴探寻古书,又到天台山作赋游玩。 云雾缭绕,仿佛要随着越地的客人一同飘荡,岁末时分,我们共同停留在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会稽的景色,以及诗人在此的游历和感受。诗中“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讼庭的幽静和戟户的森严,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氛围。后两句“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文建筑结合,展现了会稽的自然美和人文韵味。诗的最后两句“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则表达了诗人对越地文化的向往和对岁月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张继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