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夜坐

· 张说
炎洲苦三伏,永日卧孤城。 赖此闲庭夜,萧条夜月明。 独歌还太息,幽感见馀声。 江近鹤时叫,山深猿屡鸣。 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 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洲:指南方炎热之地。
  • 三伏: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永日:长日,整日。
  • 孤城:孤立的城池,这里指岳州。
  • 萧条:寂寥,冷清。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幽感:深沉的感慨。
  • 馀声:回响,余音。
  • 息心:平息心绪,指放下杂念。
  • 有欲:有欲望,有追求。
  • 弃知:放弃知识,指超脱世俗的智慧。
  • 无名:无欲无求的状态。
  • 五十知天命:指人到五十岁,应该明白自己的命运和天意。

翻译

在炎热的南方忍受着三伏天的酷热,整日躺在孤立的岳州城中。 幸好这个宁静的夜晚,月亮清冷地照耀着,给这寂寥的夜增添了一丝明亮。 独自唱歌,又深深叹息,深沉的感慨在夜空中回响。 江边的鹤不时地叫唤,深山中的猿猴也屡次鸣叫。 平息心绪,观察自己的欲望,放弃世俗的智慧,回归无欲无求的状态。 到了五十岁,我明白了天命,希望我能通达此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岳州孤城中的夜晚,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炎洲苦三伏”与“萧条夜月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后文通过“息心观有欲,弃知返无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结尾的“五十知天命”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阶段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命运的接受和对未来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张说

张说

唐河南洛阳人,先世范阳人,居河东,字道济,一字说之。武则天时应诏对策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为黄门侍郎。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宗开元初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历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朔方军节度使,奏罢边兵二十余万,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罢当番卫士,招募壮士以充宿卫。再兼中书令,又为修书使,知丽正书院事。长于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为李林甫所挤,罢相。卒谥文贞。有集。 ► 3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