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汉四主赵一主后赵六主魏冉闵

五胡首难繇元海,流祸中原三百载。 元海安能为祸媒,晋武贻谋自贻痗。 八王相肉更相屠,五部还帅空相待。 左国为都气类成,雒长已入中原改。 聪曜横行孰可当,为汉为赵终为儡。 青衣执盖万年羞,胡雏执曜真磊磊。 本从光鹿求并驱,岂知族虎方饥馁。 灭赵终归故晋人,天纵天骄天必悔。 古来逆叛皆巨恶,靳冉除戎宜薄罪。 长男少女刘莫留,三十八孙石堪醢。 胡不乱华胡不亡,天将灭胡亦胡诒。 举目山河思厉阶,渊聪勒虎今何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胡:指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民族,历史上常被用来泛指北方游牧民族。
  • 首难:指首先发动叛乱或战争。
  • 繇元海:繇,通“由”,由于;元海,指刘渊,五胡乱华时期的匈奴族领袖。
  • 贻谋:指留下的计策或谋划。
  • 贻痗:贻,留下;痗,病痛,这里指留下的祸害。
  • 八王:指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
  • 五部:指刘渊建立的汉国所分封的五个部族。
  • 左国:指左贤王,匈奴的官职。
  • 雒长:指洛阳,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
  • 聪曜:指刘聪,刘渊之子,继承其父建立的汉国。
  • 青衣执盖:指刘聪的儿子刘粲被迫穿上青衣,执掌盖伞,象征其地位的降低。
  • 胡雏:指年轻的胡人。
  • 光鹿:指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 族虎:指同族的猛虎,比喻同族的强敌。
  • 靳冉:指靳准和冉闵,两人都是五胡乱华时期的重要人物。
  • 除戎:指除去外族的威胁。
  • 薄罪:指轻微的罪行。
  • 刘莫留:指刘渊的后代无法长久留存。
  • 石堪醢:石堪,指石勒,后赵的建立者;醢,指肉酱,这里比喻被杀害。
  • 厉阶:指祸乱的根源。
  • 渊聪勒虎:指刘渊、刘聪和石勒,都是五胡乱华时期的重要人物。

翻译

五胡之乱始于刘渊,给中原带来了三百年的祸害。刘渊怎能成为祸乱的媒介,晋武帝的谋划反而自招祸患。八王相互屠杀,五部族人空等无果。左贤王在左国建立了势力,洛阳已入中原之变。刘聪和刘曜横行无阻,为汉为赵最终都成了傀儡。刘粲被迫穿上青衣执掌盖伞,是万年的耻辱,年轻的胡人执掌政权,真是磊落。本想与光武帝刘秀并驾齐驱,岂知同族的猛虎正饥饿。灭赵最终归于晋人,天意使天骄必受惩罚。自古以来叛逆都是大恶,靳准和冉闵除去外族应是轻罪。刘渊的后代无法长久留存,三十八个孙子被石勒杀害。胡人不乱华胡不亡,天意要灭胡也是胡人自找。放眼山河,思考祸乱的根源,刘渊、刘聪和石勒现在何处?

赏析

这首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五胡乱华时期的历史动荡和民族矛盾。诗中通过对刘渊、刘聪、石勒等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残酷。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不失文学的艺术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对五胡乱华时期历史的一种深刻反思。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