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石

智谋分小大,忠诚无二三。 所誓为臣尽,苦节应自甘。 况复形骸幻,观生那可贪。 将持假合四,思与地天参。 未识千缘妄,谁驱万欲眈。 夫惟知其白,是以出于蓝。 能居物所恶,岂忧人不堪。 获心姑入左,得首庶于南。 终当介我石,以俟朋盍簪。 且捐晨夕虑,一问古今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介石:坚硬的石头,比喻坚定不移的意志。
  • 智谋分小大:智谋有大小之分。
  • 忠诚无二三:忠诚没有二心或三心。
  • 苦节应自甘:忍受艰苦的节操应该自己甘愿。
  • 形骸幻:身体是虚幻的。
  • 观生那可贪:观察生命,不应贪恋。
  • 假合四:假借四方的力量。
  • 地天参:与天地相参,即与天地合一。
  • 千缘妄:无数的因缘都是虚妄的。
  • 万欲眈:无数的欲望使人沉溺。
  • 知其白:知道事物的真相。
  • 出于蓝:出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比喻后学超过前人。
  • 物所恶:事物所厌恶的。
  • 人不堪:人所不能忍受的。
  • 获心姑入左:姑且获得心安,进入左边(指道家思想中的“左道”)。
  • 得首庶于南:得到首领,或许在南方。
  • 介我石:以石头作为我的介质。
  • 朋盍簪:朋友相聚。
  • 晨夕虑:早晚的忧虑。
  • 古今惭:古今的羞愧。

翻译

智谋有大小之分,但忠诚不应有二心。 作为臣子,所誓言的是尽忠职守,忍受艰苦的节操应该自己甘愿。 何况身体是虚幻的,观察生命,不应贪恋。 将借助四方的力量,思考与天地合一。 不知道无数的因缘都是虚妄的,谁又能驱使无数的欲望使人沉溺。 只有知道事物的真相,才能超越前人。 能居于事物所厌恶的地方,难道还担心人所不能忍受的吗? 姑且获得心安,进入道家思想,得到首领,或许在南方。 最终以石头作为我的介质,等待朋友相聚。 暂且抛开早晚的忧虑,一问古今的羞愧。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忠诚和超脱世俗的智慧。通过对比智谋与忠诚,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诗中运用了许多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如形骸幻、观生不贪、假合四、地天参等,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远大志向。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