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晦日暂厝五节百宜山中作秋招诗五首

招秋秋日遥,招魂魂在否。 春心散江南,极目犹千里。 秋魂聚海北,伤怀迷尺咫。 风兰动幽壑,霜荷翻碧水。 菲菲上下迎,入抱疑之子。 明明掌上珠,寂寂衾中美。 郁没诸悲魂,悠悠三载矣。 梦帝久难筮,巫阳今孰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
  • 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暂厝:暂时安置。
  • 五节:指五个节日,具体不详。
  • 百宜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招秋:召唤秋天。
  • 招魂:召唤亡魂。
  • 春心:春天的情感,比喻生机勃勃的心情。
  • 极目:尽力远望。
  • 秋魂:秋天的灵魂,比喻秋天的气息。
  • 尺咫:比喻距离很近。
  • 风兰:一种植物,可能指兰花。
  • 幽壑:深谷。
  • 霜荷:经霜的荷花。
  • 菲菲:香气浓郁。
  • 入抱:进入怀抱。
  • 掌上珠:比喻极为珍贵的人或物。
  • 衾中:被中。
  • 郁没:郁结而消失。
  • 悲魂:悲伤的灵魂。
  • 悠悠:长久。
  • 三载:三年。
  • 梦帝:梦中的帝王,比喻梦境。
  • :占卜。
  • 巫阳:巫山之阳,传说中神女所在之地。
  • 孰使:谁使。

翻译

在秋天的最后一天,我暂时安置在百宜山中,写下五首秋招诗。 我召唤秋天,但秋日却遥不可及;我召唤亡魂,不知魂魄是否还在。 春天的情感散落在江南,尽力远望仍有千里之遥。 秋天的灵魂聚集在海北,我感到悲伤,距离虽近却迷茫。 风兰在幽深的山谷中摇曳,霜荷在碧水上翻飞。 香气浓郁,上下迎接,仿佛进入了怀抱,怀疑是那个人。 明明是掌中的明珠,却寂静地躺在被中,美丽无人欣赏。 郁结的悲魂,悠悠地消失了三年。 在梦中占卜已久,难以得到答案;巫山之阳,如今谁来召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召唤亡魂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亲人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风兰动幽壑,霜荷翻碧水”,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凄美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春心”与“秋魂”的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