褉日风望

回首新亭失故吟,桂山烟景足朝阴。 王孙草上初来蝶,少女枝头未定禽。 愁向绿皋春荡漾,漫依玄圃日栖寻。 细推物意同人意,错认时心尽古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褉日:古代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称上巳节。
  • 风望:望风,指观察风向。
  • 新亭:亭名,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亭子,也可能是泛指。
  • 桂山:山名,以桂树多而得名。
  • 烟景:烟雾缭绕的景色。
  • 王孙草:一种草名,这里泛指草地。
  • 少女枝:比喻初春的树枝,如同少女般娇嫩。
  • 绿皋:绿色的水边高地。
  • 玄圃: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幽静的地方。
  • 物意:事物的意义或道理。
  • 时心:时代的心思或趋势。

翻译

回首望去,新亭已不再是往日吟咏的地方,桂山的烟雾缭绕,足以遮蔽朝日的阴凉。 王孙草地上,初春的蝴蝶刚刚飞来,少女般的枝头上,禽鸟还未安定。 愁绪随着绿色水边高地的春波荡漾,我漫无目的地依偎在幽静的玄圃,日复一日地寻找栖息之所。 细细推敲事物的意义,发现它们与人的心意相通,我错以为时代的心思就是古人的心意。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景物变迁的感慨。诗中“新亭”与“桂山”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后句通过对“王孙草”、“少女枝”的拟人化描写,增添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末句“细推物意同人意,错认时心尽古心”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古人情怀的追忆和认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