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窗

镇日支颐耐斗?,波烟下上习相从。 午窗入影撩情乱,望眼耽幽起骨慵。 山以春深难隐色,岸于江远易舒容。 云心久向孤篷寂,剩有閒愁不敢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镇日:整天。
  • 支颐:用手托腮。
  • 斗?:斗笠,一种遮阳挡雨的帽子。
  • 波烟:水波上的烟雾。
  • 午窗:正午时分的窗户。
  • 撩情:挑动情感。
  • 耽幽:沉溺于幽静之中。
  • 起骨慵:身体懒散,不想动弹。
  • 山以春深难隐色:春天深了,山色难以隐藏其美丽。
  • 岸于江远易舒容:江岸因远离而显得更加开阔。
  • 云心:心境如云。
  • 孤篷:孤独的船篷,指孤独的旅行者。
  • 閒愁:淡淡的忧愁。

翻译

整天戴着斗笠,手托腮,习惯了水波上烟雾的上下起伏。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影子撩动着情感,让人心乱如麻。沉溺于幽静之中,身体懒散,不想动弹。春天深了,山色难以隐藏其美丽;江岸因远离而显得更加开阔。心境如云,久已习惯孤独的旅行,只剩下淡淡的忧愁,不敢再增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人在春日午后的静谧时光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淡淡的忧愁。诗中,“镇日支颐耐斗?”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而“午窗入影撩情乱”则巧妙地通过光影变化,表达了内心的波动。后两句“山以春深难隐色,岸于江远易舒容”则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孤独旅行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