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庚桑楚
庄骚两渔父,至论悬千古。
鼓枻动沧歌,愁看罗汨浒。
持颐闻杏琴,心醉洙源圃。
问君何以然,此茹而彼吐。
异曲本同上,一弹应再鼓。
忠隐或分涂,圣逸宜相补。
逸者方杖挐,圣者非有土。
将留延苇词,一反围陈武。
嗟兹七二侯,空令入疵苦。
虽笑亦强亲,虽威亦强怒。
辞影息缁林,真全而道睹。
相视已忘言,馀音变湘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华:指《庄子》,又称《南华经》。
- 杂篇:指《庄子》中的杂篇部分。
- 鼓枻:敲打船桨。
- 沧歌:指《楚辞·渔父》中的歌。
- 罗汨浒:指罗汨水边,罗汨是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 持颐:托腮。
- 杏琴:指琴声。
- 洙源圃:指洙水源头的美景,洙水是古代的一条河流。
- 茹而彼吐:比喻接受和表达。
- 异曲本同上:不同的曲调本质上是一样的。
- 忠隐:忠诚而隐退。
- 圣逸:圣明而超脱。
- 杖挐:拄着拐杖。
- 有土:拥有土地,指有权力。
- 延苇词:指《庄子·外物》中的故事,延陵季子挂剑于苇上。
- 围陈武:指《庄子·外物》中的故事,陈涉围困秦军。
- 七二侯:指战国时期的七十二个诸侯国。
- 疵苦:瑕疵和苦难。
- 辞影息缁林:指隐退于黑衣僧侣的林中。
- 真全而道睹:真正完整地看到了道。
- 馀音变湘浦:余音在湘水边回荡。
翻译
庄子的《南华经》和屈原的《楚辞》两部作品中的渔父形象,其深远的哲理流传千古。敲打着船桨,唱着沧浪之歌,忧愁地望着罗汨水边。托腮聆听琴声,心中陶醉于洙水源头的美丽花园。问你为何如此,是因为你既能接受又能表达。不同的曲调本质上是一样的,一曲弹罢,再奏一曲。忠诚隐退的人或许有不同的道路,但圣明超脱的人应该相互补充。超脱的人正拄着拐杖,而圣明的人并不拥有土地。将留下延陵季子挂剑于苇上的词句,一反陈涉围困秦军的武力。可叹那七十二个诸侯国,空让人陷入瑕疵和苦难之中。虽然笑着也勉强亲近,虽然威严也勉强愤怒。隐退于黑衣僧侣的林中,真正完整地看到了道。彼此相视已无需言语,余音在湘水边回荡。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庄子《南华经》和屈原《楚辞》中渔父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权力的超脱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鼓枻动沧歌”、“持颐闻杏琴”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音乐的深切感受。同时,通过对比“忠隐”与“圣逸”,强调了内在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