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华杂篇述以五言十一章庚桑楚
古今何龌龊,解人终邈邈。
襄城七圣迷,适遇小童觉。
稽首谢师归,秉鞭天下握。
久矣真人言,謦欬难追琢。
我观时世君,魏狗横胸卓。
我观时世臣,吴狙矜巧数。
儒墨分五涂,智辩殊三乐。
天下无公是,自是还自驳。
一弦动一音,漫劳鼓宫角。
蝇翼垩鼻端,空想运斤斲。
暖暖而姝姝,守一先生学。
下焉为豕虱,终归屠者爆。
上焉说舜膻,方求童土渥。
谁能抱德炀,以顺天下朴。
有喙长三尺,浑兮其若独。
牂生于奥中,未尝牧以捉。
鹑生于宎次,未烦田以较。
河源万载流,风日奚损剥。
不解而知足,不知知乃倬。
能知古今朔,乃称大扬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龌龊(wò chuò):肮脏,不干净。
- 邈邈(miǎo miǎo):遥远,难以触及。
- 襄城七圣迷:指古代传说中的七位圣人在襄城迷路的故事。
- 小童觉:指一个小孩子觉悟了。
- 秉鞭天下握:掌握天下大权。
- 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比喻言语。
- 魏狗横胸卓:比喻心胸狭窄,固执己见。
- 吴狙矜巧数:比喻自负聪明,善于算计。
- 儒墨分五涂:指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各有不同的道路。
- 智辩殊三乐:智慧和辩论与三种快乐(指儒家所说的三种快乐)不同。
- 自是还自驳:自以为是,又自我否定。
- 蝇翼垩鼻端:比喻极微小的事物。
- 运斤斲(yùn jīn zhuó):比喻技艺高超。
- 暖暖而姝姝:形容温顺而美好。
- 豕虱(shǐ shī):猪身上的虱子,比喻卑微。
- 屠者爆:屠夫的火,比喻最终的毁灭。
- 童土渥(tóng tǔ wò):比喻未开垦的土地,充满希望。
- 抱德炀(bào dé yáng):怀抱道德,温暖人心。
- 浑兮其若独:形容浑然一体,独立不群。
- 牂生于奥中(zāng shēng yú ào zhōng):比喻在深奥之处生长。
- 鹑生于宎次(chún shēng yú yǎo cì):比喻在隐蔽之处生长。
- 风日奚损剥:风和日晒如何能损害。
- 不解而知足:不理解也能满足。
- 不知知乃倬(bù zhī zhī nǎi zhuō):不知道的知识是广阔的。
- 大扬榷(dà yáng què):大力推广。
翻译
古今多么肮脏,理解的人总是遥不可及。 襄城的七位圣人迷路了,恰好遇到一个小孩子觉悟了。 他们向这个孩子鞠躬致谢,然后握住鞭子掌握了天下。 很久以前,真人的话语,咳嗽声难以琢磨。 我看现在的君主,心胸狭窄,固执己见。 我看现在的臣子,自负聪明,善于算计。 儒家和墨家的学说各有不同的道路,智慧和辩论与三种快乐不同。 天下没有公认的正确,自以为是又自我否定。 一根弦能发出一种声音,何必劳烦鼓动宫角。 蝇翼般微小的事物在鼻端,空想运用高超的技艺。 温顺而美好,坚守一位先生的学说。 在下的就像猪身上的虱子,最终归于屠夫的火。 在上的追求舜的荣耀,正寻求未开垦的土地。 谁能怀抱道德,温暖人心,顺应天下的朴素。 有一张三尺长的嘴,浑然一体,独立不群。 羊在深奥之处生长,从未被放牧捕捉。 鹑在隐蔽之处生长,无需田间较量。 河流源头万年流淌,风和日晒如何能损害。 不理解也能满足,不知道的知识是广阔的。 能了解古今的变迁,才称得上大力推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今对比的描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襄城七圣迷”与“小童觉”对比,突出了智慧与纯真的对立;“魏狗横胸卓”与“吴狙矜巧数”描绘了当时君臣的狭隘与自负。诗的结尾提出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和行为准则,即怀抱道德,顺应自然,追求深奥与隐蔽的真理,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