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午出南关

灰心一片久难镕,茅岭三秋万叶封。 汉将看鸢徒自苦,越人捧翟误相逢。 祇为断发依文体,岂意残肤出贯胸。 举目关河来故国,从兹取义亦从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灰心:心灰意冷,失去希望。
  • :熔化,这里指消融。
  • 茅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偏远山区。
  •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也泛指秋天。
  • 万叶封:形容树叶茂密,覆盖如封。
  • 汉将看鸢:指汉代将领观看风筝,这里可能比喻徒劳无功。
  • 越人捧翟:越人指古代越族人,翟可能指某种鸟类,这里指越人误将鸟当作珍宝。
  • 断发:剪断头发,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 文体:指文章的体裁或风格。
  • 残肤出贯胸:形容身体受到严重伤害。
  • 关河:关隘与河流,泛指边疆。
  • 故国:指故乡或祖国。
  • 取义:指为了正义而牺牲。
  • 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翻译

心灰意冷已久,难以消融,茅岭之上,秋叶茂密如封。 汉将观看风筝,徒劳无功,越人误将鸟当作珍宝。 只因剪断头发,依从文章风格,岂料身体受到重创。 举目望去,边疆与河流,故国景象尽收眼底, 从此为了正义从容牺牲。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边疆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故国的深情。诗中“灰心”与“茅岭万叶封”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环境的荒凉。通过“汉将看鸢”与“越人捧翟”的比喻,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以及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的决心,展现了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