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伯夷:商末周初的贤人,与其弟叔齐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而隐居首阳山,最终饿死。
- 叩马:指伯夷和叔齐在周武王马前叩头劝谏的典故。
- 二老:指伯夷和叔齐。
- 一老回:指其中一位老人返回。
- 渔竿:钓鱼竿,这里象征隐居生活。
- 马首:马的前面,这里指周武王的马前。
- 义士:指有德行的人,这里特指伯夷和叔齐。
- 扶去:扶持离去,这里指被有德行的人扶持而离去。
- 先君:指已故的君主,这里指商纣王。
- 未葬来:指未得到适当的葬礼。
翻译
两位老人一同归来,其中一位老人又返回,他们手持渔竿,在周武王的马前徘徊。已经知道有德行的人应该被扶持离去,但为什么在先君未得到适当葬礼之前,这件事就发生了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和道德的赞美。诗中“二老同归一老回”描绘了伯夷和叔齐的坚定立场,即使面对周武王的强大,他们也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后两句则通过对比“义士应扶去”和“先君未葬来”,暗示了对商纣王未得到适当葬礼的遗憾,以及对伯夷和叔齐高尚品德的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古代忠臣的缅怀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