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主
宇文窥欢入晋阳,高王悔遣归复命。
此儿瞻视果非尝,英雄耳目真堪竞。
讨悦初收秦陇心,迎舆始作尚书令。
操戈宁肯复授人,魏脩枉就长安阱。
宝炬空将玉烛燃,安定已司军国政。
金墉胆丧东人悲,渭曲柳株西人咏。
府兵属军军寓农,周礼命官官复正。
如此施为出汉秦,奈何事主同枭獍。
子觉称周未一年,宁都及三天禄竟。
弘我周家非鲁公,逆护谁教落斧柄。
三教归儒佛道除,六师指邺高齐并。
可怜二九日孜孜,狡童一旦居天圣。
乌丸漫捋好公须,杖痕宁改凶人性。
剪羽摇根自速亡,天时人事互相庆。
天元天兴法驾还,曙星曙入东宫映。
南北从兹王气合,杨花满目中华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宇文窥欢:指宇文泰,北周开国功臣。
- 晋阳:古代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
- 高王:指高欢,北齐开国功臣。
- 讨悦:讨伐悦般国。
- 秦陇:指秦州和陇西,古代地名。
- 迎舆:迎接皇帝的车驾。
- 尚书令: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 操戈:手持兵器,指掌握军权。
- 魏脩:指魏收,北齐文学家。
- 长安阱:长安的陷阱,比喻危险之地。
- 宝炬:指皇帝的火炬,象征皇权。
- 安定: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平凉市。
- 金墉:古代城名,今河南省洛阳市。
- 东人:指东方的人民。
- 渭曲:渭水的弯曲处。
- 府兵:古代的一种军事组织。
- 周礼:指周朝的礼制。
- 枭獍:比喻凶残的人。
- 子觉:指宇文觉,北周的第二位皇帝。
- 宁都:古代地名,今江西省宁都县。
- 三天禄:指三公的俸禄。
- 弘我周家:弘扬我周家的基业。
- 逆护:叛逆的保护。
- 落斧柄:比喻失去权力。
- 三教归儒:指儒、佛、道三教归于儒家。
- 六师:指六军,古代的军队编制。
- 高齐:指高欢建立的北齐。
- 二九日:指二十九日。
- 狡童:指狡猾的年轻人。
- 天圣:指皇帝。
- 乌丸:古代民族名。
- 杖痕:杖击留下的痕迹。
- 剪羽摇根:比喻削弱根基。
- 天元天兴:指天元帝和天兴帝,北周的两位皇帝。
- 曙星:指早晨的星星。
- 东宫:指皇太子居住的地方。
- 杨花:指杨树的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中华盛:指中华的繁荣昌盛。
翻译
宇文泰窥探欢心进入晋阳,高欢后悔遣送他回去复命。这个年轻人观察力果然非凡,英雄的耳目真是值得竞争。讨伐悦般国后,秦陇人心归附,迎接皇帝的车驾开始担任尚书令。掌握军权后,宁肯不再授人,魏收枉然进入长安的危险之地。皇帝的火炬空自燃烧,安定已经掌握了军国大政。金墉城让东方人民胆丧,渭水弯曲处的柳树被西方人民歌颂。府兵属于军队,军队寓于农事,周朝的礼制任命官员,官员恢复正轨。这样的施为超越了汉朝和秦朝,奈何事奉的主人如同凶残的枭獍。宇文觉自称周朝未满一年,宁都和三公的俸禄竟然。弘扬我周家的基业,叛逆的保护谁教落了权力的斧柄。三教归于儒家,佛道被除去,六军指向邺城,高欢建立的北齐并立。可怜二十九日孜孜不倦,狡猾的年轻人一旦成为天子。乌丸族人随意捋须,杖击留下的痕迹宁改不了凶残的本性。削弱根基自速灭亡,天时人事互相庆祝。天元帝和天兴帝的法驾返回,早晨的星星照入东宫映照。南北从此王气合流,杨花满目,中华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北周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诗中宇文泰、高欢等人物形象鲜明,通过他们的行动和决策,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激烈和无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中华繁荣昌盛的向往。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引发读者对权力、英雄和时代变迁的深思。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淇县晓发 》 —— [ 明 ] 郭之奇
- 《 胡无人四首念汉武雄才及卫霍远略 》 —— [ 明 ] 郭之奇
- 《 拟行路难三首 》 —— [ 明 ] 郭之奇
- 《 望白云在天忽然有感而赋此 》 —— [ 明 ] 郭之奇
- 《 西楚霸王项籍 》 —— [ 明 ] 郭之奇
- 《 登滕王阁步丘琼山南昌第一楼之韵三首 》 —— [ 明 ] 郭之奇
- 《 永城王邀同赞伯宴郊外别墅墅中环亭为池池荷留秋秋宵迟客两悠然也二首 》 —— [ 明 ] 郭之奇
- 《 季冬立春五绝 其四 桃花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