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琅玕

白日起寒涛,长夏何森爽。 中间安鹿床,趺坐绝尘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森爽:形容树木茂盛,气象开阔。
  • 趺坐:佛教徒盘腿端坐的姿势,左脚放在右腿上,右脚放在左腿上。

翻译

四周环绕着翠绿的竹林, 夏日里,白日高悬,寒风如涛,长夏却显得格外清新爽朗。 竹林中间摆放着一张鹿床,我盘腿端坐,心中没有任何杂念。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夏日竹林中的静谧场景,通过“四面琅玕”和“白日起寒涛”的对比,展现了竹林的清凉与宁静。诗人在竹林中安放鹿床,趺坐冥想,表达了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