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林先生潮连馆中见寄

烟村渺渺树成行,社屋三间是讲堂。 竹叶林中堪送老,菊花篱下又逢霜。 膳夫问煮鲂鱼美,田舍邀尝早稻香。 入社撚须谁最数,共寻佳句答年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社屋:古代乡村中的公共建筑,常用于集会或祭祀。
  • 竹叶林:竹林。
  • 送老:指度过晚年。
  • 膳夫:古代官名,掌管饮食。这里指厨师。
  • 鲂鱼:一种淡水鱼,肉质鲜美。
  • 田舍:农家,农舍。
  • 入社:加入某个社团或组织。
  • 撚须:捻须,形容沉思或吟诗时的动作。

翻译

烟雾缭绕的村庄树木排列成行,社屋三间便是讲学的地方。 在竹林中可以悠闲地度过晚年,篱笆旁的菊花再次遭遇霜降。 厨师询问如何煮出美味的鲂鱼,农家邀请品尝新收获的早稻香。 加入社团后,谁在沉思中捻须最多,我们共同寻找佳句来回应这美好时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卷,通过烟村、社屋、竹林、菊花等意象,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美好。诗中“竹叶林中堪送老,菊花篱下又逢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晚年生活的向往。后两句通过对鲂鱼和早稻的描写,进一步以美食和农事活动来体现乡村生活的乐趣。结尾的“入社撚须谁最数,共寻佳句答年光”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吟诗作对的雅趣,体现了文人间的交流与创作的愉悦。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