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台黄门诸先生寄赠倡和严韵见示敢窃效颦并希呈正二首

· 陈繗
名公两地各停骖,越岭东头海峤南。 君命远传皆不辱,夷心柔服总能堪。 吟间风月情如一,天上台星应兆三。 共整峨冠登宰辅,唐虞治理日高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都台:古代官署名。
  • 黄门:官名,指宦官。
  • 倡和:指诗歌的唱和。
  • 严韵:严格的韵律。
  • 效颦:模仿别人的样子,这里指模仿作诗。
  • 呈正:呈上以求指正。
  • 停骖:停马。
  • 海峤:海边的山。
  • 夷心:平和的心态。
  • 柔服:柔和顺从。
  • 台星:指三台星,古代象征三公或三公之位。
  • 峨冠:高高的帽子,指官员的服饰。
  • 唐虞:指唐尧和虞舜,古代的贤明君主。
  • 治理:管理国家。

翻译

名公们各自在两地停下了马车,越过山岭,东面是海边的山峦。 君主的命令远传四方,都不曾辱没,平和的心态和柔和的态度总能使人承受。 吟诗时感受到的风月之情是一致的,天上的三台星应该预示着三公之位。 我们共同整理好高高的官帽,登上宰相的位置,讨论着唐尧和虞舜时代的治理之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官员们在不同地方停驻,通过诗歌唱和交流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于君命的尊重和对平和心态的推崇,同时也展现了对于诗歌和星象的兴趣。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高级官职的向往,以及对古代贤明治理的向往和讨论。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政治和文化的双重关注。

陈繗

陈繗,琼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一四九三年)进士,翰林院检讨。有《唾馀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八。陈繗诗,以民国二十四年海南书局印《海南丛书》第五集《唾馀集》为底本。 ► 2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