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送户部家叔登黄阜

· 华察
离亭对衰柳,落日送行客。 秋声在孤屿,兴来恣探陟。 台殿澄夕阴,明灯照禅室。 夜静山月高,潭虚映空色。 水镜清道心,超然垢氛涤。 浮云亦何意,聚散随所适。 风叶逐归蓬,霜空起寒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离亭: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 衰柳:枯萎的柳树,常用来形容秋天的萧瑟景象。
  • 秋声:秋天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等。
  • 孤屿:孤立的小岛。
  • 恣探陟:随意探索和攀登。
  • 台殿:高大的建筑物,这里指寺庙的殿堂。
  • 夕阴:傍晚的阴影。
  • 禅室:僧人修禅的房间。
  • 潭虚:深潭的表面,这里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 空色:天空的颜色。
  • 水镜:比喻水面平静如镜。
  • 道心:修道者的心境。
  • 垢氛涤:清除污垢和俗世的烦恼。
  • 浮云:比喻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 聚散:聚集和分散,比喻人生离合无常。
  • 风叶:被风吹动的树叶。
  • 归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
  • 霜空:寒冷的天空。
  • 寒笛:寒冷中吹奏的笛声。

翻译

在离亭对着枯萎的柳树,落日时分送别行客。秋天的声音在孤立的小岛上回荡,兴致来时随意探索和攀登。寺庙的殿堂在傍晚的阴影中显得更加庄严,明亮的灯光照亮了禅室。夜深人静,山月高悬,深潭的表面映照着天空的颜色。水面平静如镜,清除了修道者心中的污垢和俗世烦恼。浮云又有什么意义呢,它们随风聚集又分散。被风吹动的树叶随着飘荡的蓬草,寒冷的天空中响起了凄凉的笛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送别时的深情与景致,通过对衰柳、落日、秋声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萧瑟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中“水镜清道心,超然垢氛涤”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华察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潜,号鸿山。嘉靖五年进士。累官翰林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工诗,有《岩居稿》、《翰苑集》、《续传芳集》。 ► 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