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胥浦乡新被寇

· 袁凯
枯蒿茫茫雪初集,青泥小岸硬复湿。 草鞋断尽余两耳,十步九倒何由立。 空村无人不敢入,野狗龈龈累百十。 沟中死人血未干,终夜冤魂自相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胥浦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枯蒿:枯萎的蒿草。
  • 青泥:湿润的泥土。
  • 硬复湿:既硬又湿。
  • 草鞋:用草编织的鞋子。
  • 断尽余两耳:草鞋已经破烂不堪,只剩下鞋耳部分。
  • 龈龈:形容牙齿咬合的样子,这里指野狗的凶猛。
  • 累百十:形容数量众多。

翻译

枯萎的蒿草茫茫一片,初雪刚刚落下,青色的泥土小岸既硬又湿。 草鞋已经破烂到只剩下两耳,每走十步就要跌倒九次,如何能够站立? 空无一人的村落,让人不敢进入,野狗凶猛地咬合着,数量多达百十只。 沟中的死人血液还未干涸,整夜冤魂自己相互哭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被战乱或灾难摧毁的乡村景象,通过枯蒿、雪、青泥等自然元素,以及破烂的草鞋、凶猛的野狗和沟中未干的血迹,生动地传达了荒凉、恐怖和绝望的氛围。诗中“十步九倒”形象地表达了行走的艰难,而“野狗龈龈累百十”和“终夜冤魂自相泣”则加深了场景的恐怖和悲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