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般若寺

· 张翥
燕坐百念息,湛然方寸间。 相无分彼我,空已判真顽。 魑魅来相试,刍尼去不还。 众人笑痴衲,长日此看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坐:安静地坐着。
  • 湛然:清澈、明净的样子。
  • 方寸间:指心。
  • 相无分彼我:指在禅定中,没有分别心,不分你我。
  • 空已判真顽:指已经领悟了空的真谛,不再执着。
  • 魑魅:传说中的山林妖怪。
  • 刍尼:指小鸟。
  • 痴衲:指愚笨的僧人。

翻译

安静地坐着,百种杂念都平息了,心中清澈明净。在禅定的境界里,没有分别心,不分你我,已经领悟了空的真谛,不再执着。山林中的妖怪来试探,小鸟飞去不再回来。众人嘲笑那个愚笨的僧人,他却整天在这里看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僧人在衡山福严寺的般若寺中静坐修行的情景。通过“燕坐百念息,湛然方寸间”表达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清澈。诗中“相无分彼我,空已判真顽”体现了僧人对禅理的深刻领悟,超越了世俗的分别与执着。最后两句“众人笑痴衲,长日此看山”则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专注于修行的坚定与执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僧人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