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居竹有书报甥傅君亮至扬州言其家与外表舅吴仲益及妇家二叔学生韩与玉全家无恙喜甚有怀
始得平安信,浑纾怅望心。
争看尺素字,绝胜万黄金。
危甚初秋警,几于平陆沈。
蜂屯昱岭上,豨突浙江浔。
纵尔驱锋镝,宁逃磔斧砧。
官军俄克复,乱首即成擒。
城市半焦土,亲朋多好音。
已知生有路,暂免泪沾襟。
老子欢殊剧,家人酒快斟。
狂歌敲手板,醉倒脱头簪。
黎庶思苏息,皇天愿照临。
国威虽震叠,兵气尚萧森。
自顾形骸累,仍嗟岁月侵。
怀归畏吏议,承乏念官箴。
虎豹关非远,龙蛇水更深。
岂无黄石略,虚遣白头吟。
落日耿残雪,浮云生夕阴。
枯萁闻龁马,疏树见栖禽。
松竹荒须理,茅茨破可寻。
前身本道士,不是恋山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浑纾(hún shū):完全放松。
- 尺素:古代书写用的小而薄的丝帛,此处指书信。
- 锋镝(fēng dí):锋利的箭头,比喻战争。
- 磔(zhé):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分裂肢体。
- 震叠:震动重叠,形容声势浩大。
- 承乏:因缺乏人手而承担职责。
- 官箴(guān zhēn):官员的职责和规范。
- 黄石略:指古代兵法书《黄石公三略》。
- 白头吟:古代一种哀怨的诗歌体裁。
- 龁(hé):咬,啃。
翻译
终于收到平安的消息,完全放松了我那焦虑的心。争相看那书信上的字迹,胜过万两黄金的价值。初秋的危机几乎让人以为平地也要沉没。蜂拥的敌军在昱岭上集结,野猪般的敌人横行在浙江边。即使他们驱使锋利的箭矢,难道能逃脱被处决的命运吗?官军不久就收复了失地,叛乱的首领随即被捕。城市虽然半毁,但亲朋间传来的多是好消息。已经知道生存有路,暂时免去了泪水的沾湿。我这老者欢乐异常,家人也快快斟酒。我狂歌敲打着拍子,醉倒时脱下了头簪。百姓们渴望复苏和休息,愿上天照临。国家的威势虽然震动四方,但战争的气氛仍然萧瑟。自顾形骸已累,仍叹岁月侵蚀。害怕归乡会受到官吏的非议,因职责所在而忧虑。虎豹关并不遥远,龙蛇水更深。难道没有黄石公的兵法策略,只是空留白头吟。落日照着残雪,浮云带来傍晚的阴霾。枯萎的豆秸听到马在啃食,稀疏的树上看到栖息的鸟。松竹荒芜需要整理,茅屋破败可以寻找。前身本是道士,不是留恋山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在战乱中收到家人平安消息后的复杂情感。诗中,作者通过对比战争的残酷与家人的平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作者以道士的身份自喻,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内心世界。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
张翥的其他作品
- 《 与勃海孟芾景章守岁成居竹宅 》 —— [ 元 ] 张翥
- 《 过黄河 》 —— [ 元 ] 张翥
- 《 重寄水西新公道场渭公三塔宽公 》 —— [ 元 ] 张翥
- 《 上元宿通州杨原诚寓宅 》 —— [ 元 ] 张翥
- 《 东西马塍春行柬平湜伯容 》 —— [ 元 ] 张翥
- 《 张师夔为郭子静作终南山色因题 》 —— [ 元 ] 张翥
- 《 剡中清风岭王节妇沈江处有血书石上 》 —— [ 元 ] 张翥
- 《 辛巳二月朔登悯忠阁 》 —— [ 元 ] 张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