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山水
忆昔往寻剡中山,南明天姥相萦盘。客路上头穿鸟道,行人脚底踏风湍。
旦寒露重多成雨,泄雾濛云互吞吐。仆夫相呼岩谷间,空响应人作人语。
溪穷岸断地忽平,石门壁立如削成。隔水无数山花明,中有人家鸡犬声。
向来老眼曾到处,此境俱作桃源行。百年留在范宽笔,水墨精神且萧瑟。
上有翰林学士之院章,恐是宣和旧时物。林?野鹤应自在,令我相见犹前日。
时平会乞閒身归,一壑得专吾事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剡中:地名,今浙江嵊州一带。
- 南明天姥:指南明山和天姥山,均位于浙江。
- 萦盘:环绕盘旋。
- 鸟道:形容险峻狭窄的山路。
- 风湍:急流的风。
- 泄雾濛云:形容雾气和云雾缭绕。
- 吞吐:形容云雾的流动。
- 空响:回声。
- 桃源: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水墨精神:指中国画中的意境和精神。
- 萧瑟:形容景色凄凉。
- 翰林学士: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等。
- 院章:指官方的印章或标志。
- 宣和:宋徽宗的年号。
- 林?野鹤:指山林中的猿猴和野鹤。
- 閒身:闲适的身体,指退休或无官一身轻的状态。
- 一壑得专:指专心致志于一处山水。
翻译
回忆往昔寻访剡中的山景,南明山和天姥山环绕盘旋。在客路上穿越险峻的山路,行人的脚下踏着急流的风。 早晨寒冷露水重,常常化作雨水,雾气和云雾相互缭绕流动。仆人在岩谷间呼唤,回声仿佛人在说话。 溪流到了尽头,岸边地势忽然平坦,石门壁立如同刀削一般。隔水望去,无数山花明亮,中间有人家的鸡犬声。 这些景色都是我老眼曾经所见,此境全都像是桃源般的行旅。百年之后留在范宽的画笔下,水墨间透露出凄凉的精神。 画上还有翰林学士的院章,恐怕是宣和年间的旧物。山林中的猿猴和野鹤应该自在,让我感觉仿佛昨日才相见。 时局平稳,我希望能退休归隐,专心致志于一处山水,我的事情也就完成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回忆中寻访山水的经历,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旅途感受,展现了山水的壮美与神秘。诗中“鸟道”、“风湍”等词语生动描绘了山路的险峻和旅途的艰辛,而“泄雾濛云”则形象地表现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后文通过“桃源”、“水墨精神”等意象,表达了对理想隐居地的向往和对山水画意境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
张翥的其他作品
- 《 前出军五首 》 —— [ 元 ] 张翥
- 《 犀山凝翠台为上清道士刘伯达题 》 —— [ 元 ] 张翥
- 《 怀上饶祝蕃远时为建康学正 》 —— [ 元 ] 张翥
- 《 正月九日夜雪甚寒 》 —— [ 元 ] 张翥
- 《 小游仙词 》 —— [ 元 ] 张翥
- 《 蜕庵岁晏百忧薰心排遣以诗乃作五首 》 —— [ 元 ] 张翥
- 《 北山以雪窗墨兰竹石求题次韵 》 —— [ 元 ] 张翥
- 《 陈子平寄所作琼花答谢 》 —— [ 元 ] 张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