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翥与读卷官

· 张翥
老臣载笔侍金銮,自愧三叨读卷官。 进士擢科从古盛,大臣考策得才难。 芳年荏苒闻鶗鴂,花事从容到牡丹。 明发禁扃当彻锁,文光高动五云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殿试: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 :张翥,本诗作者。
  • 读卷官:负责评阅考生试卷的官员。
  • 载笔:执笔,指从事文职工作。
  • 金銮:指皇帝的宫殿。
  • 三叨:三次受到荣幸,指三次担任读卷官。
  • 擢科:选拔科举考试合格者。
  • 考策:考核对策,指评阅考生的对策文。
  • 荏苒:时间渐渐过去。
  • 鶗鴂:杜鹃鸟,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结束。
  • 花事:指花卉的盛开。
  • 牡丹:一种花卉,常被视为富贵和美丽的象征。
  • 明发:天明时分。
  • 禁扃:宫门。
  • 彻锁:打开锁。
  • 文光:指文采或学问的光辉。
  • 五云端:指高空,比喻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翻译

老臣执笔侍奉在金銮殿,自愧三次荣幸担任读卷官。 选拔进士自古以来极为盛行,大臣评阅对策发现人才却难。 时光荏苒,杜鹃啼鸣已闻,花事从容,牡丹盛开。 天明时分,宫门应当打开,文采的光辉高悬于五云之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作为读卷官在殿试中的感受和所见。诗中,“老臣载笔侍金銮”展现了作者的尊贵身份和职责,而“自愧三叨读卷官”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职责的谦逊和自省。后两句通过对“进士擢科”和“大臣考策”的对比,突出了选拔人才的艰难。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荏苒”、“鶗鴂”、“牡丹”等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景象,最后以“文光高动五云端”作结,象征着文采的辉煌和学问的高远。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职责的敬畏和对学问的追求。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