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禅房次危太朴韵

· 张翥
一箪小寄青莲宇,尺土巍临白玉京。 名药晒庭分草木,好诗书壁杂真行。 劫尘息后心源净,僧腊高来颔雪生。 我住巷南师巷北,相过谈到暮钟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 青莲宇:指佛寺。
  • 白玉京:指京城,这里比喻高洁之地。
  • 劫尘:佛教用语,指世间烦恼和苦难。
  • 僧腊:僧人的年龄,从出家开始计算。
  • 颔雪:指下巴上的白胡子,比喻年老。

翻译

我寄居在北山的禅房,小小的居所如同青莲般的佛寺,高高地俯瞰着如同白玉般洁净的京城。 庭院中晒着名药,草木间分隔着药草,墙壁上杂乱地书写着好诗,真迹与行书交错。 劫难的尘埃平息后,心境变得清净,僧人的高龄带来了下巴上的白须。 我住在巷子的南边,而法师住在巷子的北边,我们相聚时谈论佛法,直到暮钟响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北山禅房的宁静生活,通过对禅房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诗中“一箪小寄青莲宇”和“尺土巍临白玉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禅房的简朴与京城的高洁。后句中的“劫尘息后心源净”和“僧腊高来颔雪生”则体现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老僧智慧的尊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虔诚。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