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敬初郯九成

· 张翥
忆昨阊门绾柳条,远烦相送过枫桥。 夕阳陌上东西路,春水江头早晚潮。 老境此心惟白社,英年何处不青霄。 诗林别后应俱进,时遣邮筒慰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阊门:苏州古城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 (wǎn):系,盘绕。
  • 枫桥:位于苏州,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著名。
  • 陌上:田间的小路。
  • 白社:指隐居之地,源自晋代董京隐居洛阳白社的故事。
  • 英年:年轻有为的时期。
  • 青霄:高空,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地位。
  • 邮筒:古代传递书信的工具。

翻译

回忆起昨天在阊门系柳条的情景,多谢你远道相送,一直过了枫桥。 夕阳下,田间小路上的东西方向,春水江头,早晚都有潮汐。 在这老境之中,我的心只属于隐居之地,而在年轻有为的时期,哪里不是高远的志向所在呢? 分别后,我们在诗林中应该都有所进步,时常通过邮筒传递书信,慰藉彼此的寂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与友人的送别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阊门绾柳条”和“过枫桥”描绘了送别的具体情景,而“夕阳陌上”和“春水江头”则增添了离别的凄美氛围。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年轻时志向的回忆,最后以期待书信往来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