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筝工任礼

· 张翥
牙床银甲不胜清,锦席瑶筝无限情。 第一部中当绝艺,十三弦上有新声。 齐宫蝉怨时时咽,湘浦鸿来个个惊。 宜向教坊供国乐,要须名似郭无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牙床银甲:指筝的装饰精美,牙床指筝架,银甲指筝弦。
  • 不胜清:非常清澈。
  • 锦席瑶筝:锦席指华美的席子,瑶筝指美玉制成的筝。
  • 无限情:情感非常丰富。
  • 第一部中当绝艺:在第一部(可能是指乐队的第一部)中技艺超群。
  • 十三弦:指筝的弦数。
  • 新声:新颖的音乐。
  • 齐宫蝉怨:指古代齐国宫廷中的哀怨之音。
  • 时时咽:时常哽咽,形容音乐的哀怨。
  • 湘浦鸿来:湘江边的鸿雁飞来,形容音乐的壮阔。
  • 个个惊:每个听到的人都会感到震惊。
  • 宜向教坊供国乐:适合在教坊(古代官方音乐机构)中演奏国乐。
  • 要须名似郭无名:应该像郭无名那样有名,郭无名可能是指古代著名的音乐家。

翻译

筝的装饰精美,筝声清澈无比,华美的席子上摆放着美玉制成的筝,情感丰富。在乐队的第一部中,这位筝手的技艺超群,十三弦的筝上奏出了新颖的音乐。音乐中仿佛有古代齐国宫廷的哀怨之音,时常让人感到哽咽,又如湘江边的鸿雁飞来,壮阔得让每个听到的人都感到震惊。这样的音乐适合在教坊中演奏国乐,这位筝手应该像古代著名的音乐家郭无名那样有名。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筝手的卓越技艺和筝乐的美妙。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诗人描绘了筝乐的清澈、情感丰富以及新颖独特,表达了对筝手技艺的极高评价。诗中“齐宫蝉怨”和“湘浦鸿来”等典故的运用,增添了诗的文化底蕴和音乐的深远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元代诗人张翥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推崇。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