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道中

穷冱惟沙漠,昔闻今信然。 行人鬓有雪,野店灶无烟。 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 故乡何处是? 愁绝晚风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穷冱(hù):极度寒冷。
  • 鬓有雪:比喻头发花白。
  • 灶无烟:指野店冷清,无人烹饪。
  • 白草:枯萎的草。
  • 黄云:指沙尘暴。
  • 雕鹗(diāo è):两种猛禽,这里泛指飞鸟。

翻译

在极度寒冷的沙漠中,我曾听闻的景象如今亲眼所见。 行人的头发已经斑白,野店冷清得连炊烟都没有。 枯萎的草地上牛羊成群,沙尘暴的天空中飞鸟翱翔。 我那遥远的故乡在哪里? 晚风中,忧愁至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沙漠中的荒凉景象,通过“穷冱”、“鬓有雪”、“灶无烟”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诗中的“白草牛羊地,黄云雕鹗天”进一步以自然景象的凄凉来映衬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结尾的“故乡何处是?愁绝晚风前”直抒胸臆,表达了深切的乡愁和对远方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张养浩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追封滨国公,谥文忠。 ► 1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