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亭留题

· 张昱
马头曾为使君回,北望新亭道路开。 于越地形缘海尽,勾吴山色过江来。 英雄有恨馀湖水,天地忘怀入酒杯。 珍重谢家林下客,玉山何待倩人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马头:指码头,停泊船只的地方。
  • 使君:古代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 新亭:亭名,此处可能指新建的亭子或地名。
  • 于越:古地区名,指今浙江一带。
  • 勾吴:古地区名,指今江苏一带。
  • 英雄有恨: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留下的遗憾或未竟之志。
  • 馀湖水:指湖水依旧,英雄已逝,留下的是湖水的悠悠。
  • 天地忘怀:指在广阔的天地间,个人的忧愁可以被忘却。
  • 谢家林下客:指谢安的门客,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 玉山:比喻人的身姿或品德高尚。
  • 倩人推:请人帮忙推动,此处比喻不必依赖他人。

翻译

在码头,曾有官员为我回望,北望新建的亭子,道路已然展开。 于越的地形沿着海岸尽收眼底,勾吴的山色跨过江水而来。 历史上的英雄留下了遗憾,湖水依旧悠悠,天地间,忘却忧愁,融入酒杯。 珍重谢家门下的客人,高尚如玉山,何须等待他人来推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地理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英雄有恨馀湖水”一句,既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又透露出诗人对英雄未竟之志的感慨。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以酒杯中的天地忘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忘却忧愁的心境。结尾以谢家门客和玉山的比喻,彰显了诗人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