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间见月

琅玕暝立小斋前,春老嫦娥此夕圆。 素魄驭风持节舞,苍龙入夜抱珠眠。 妖蟆吐练横林薄,翠袖韬光照几筵。 彷佛仙游云外仗,霓裳羽葆下遥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指竹子。
  • 暝立:暗中站立。
  • 春老:春末。
  • 嫦娥:神话中的月宫仙女。
  • 素魄:指月亮。
  • 驭风:驾驭风。
  • 持节:手持符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
  • 苍龙:神话中的东方七宿,此指月亮。
  • 抱珠眠:比喻月亮如珠,夜晚安睡。
  • 妖蟆:传说中的月中蟾蜍。
  • 吐练:吐出丝带,比喻月光如练。
  • 横林薄:横在林间,薄指月光轻薄。
  • 翠袖:指女子的衣袖,此喻指月亮的光辉。
  • 韬光:隐藏光芒。
  • 几筵:几案和席子,泛指坐具。
  • 仙游:神仙游玩。
  • 霓裳羽葆:指神仙的服饰和仪仗。
  • 下遥天:从遥远的天空降下。

翻译

竹子在昏暗中静静地立在小斋前,春末的夜晚,嫦娥般的月亮圆满地挂在天空。月亮像驾驭着风,手持符节舞蹈,苍龙般的月亮在夜色中如珠般安睡。传说中的月中蟾蜍吐出如丝带般的月光,横洒在林间,翠绿的光辉隐藏着光芒,照亮了几案和席子。仿佛看到了神仙游玩的仪仗,霓裳羽葆从遥远的天空缓缓降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春夜月下的静谧景象,通过神话元素和自然景物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琅玕”、“嫦娥”、“素魄”等,表达了诗人对月夜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构思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