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燕山杨文周之汾州教授

· 张翥
关河迢递入汾阳,暑雨初收陌树苍。 名士多为文学掾,此州今有状元坊。 雁来霜塞秋声急,鸟去烟台野色荒。 试问西河读书处,因君石室重辉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递(tiáo dì):遥远的样子。
  • 陌树:路旁的树木。
  • 文学掾(yuàn):古代官名,负责文学、教育等事务的官员。
  • 状元坊:为纪念状元而设立的牌坊或地名。
  • 霜塞:边塞,因常有霜雪而得名。
  • 烟台:古代用于烽火报警的高台。
  • 石室:指读书或藏书的地方,这里可能指杨文周的读书处。

翻译

你将远行至遥远的汾阳,暑热之雨刚停,路旁的树木苍翠欲滴。 众多名士多担任文学掾之职,而今此州有了纪念状元的牌坊。 雁群飞过霜雪覆盖的边塞,秋天的声音急促而响亮,鸟儿飞离烽火台,野外的景色显得荒凉。 试问西河边你的读书之处,因你的到来,那石室重现了辉煌的光芒。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杨文周前往汾州教授的旅途景象,通过“暑雨初收陌树苍”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了旅途的自然风光。诗中“名士多为文学掾,此州今有状元坊”表达了对杨文周学识和地位的赞誉。后两句通过“雁来霜塞秋声急,鸟去烟台野色荒”传达了旅途的孤寂与边塞的荒凉,而结尾的“试问西河读书处,因君石室重辉光”则寄寓了对杨文周未来学术成就的期待和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