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抹同知

祖宗勋业耀京华,坦腹天朝宰相家。 播世文章铿有韵,通天德业润无瑕。 居官似友山中鹿,避俗如闻坎底蛙。 闻道柏台飞荐剡,疲民翘首望星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抹同知:人名,具体身份不详,可能是元代的一位官员。
  • 祖宗勋业:祖先的功勋和业绩。
  • 耀:照耀,显赫。
  • 京华:京城,这里指元大都(今北京)。
  • 坦腹:比喻胸怀坦荡,无所隐瞒。
  • 天朝:指当时的朝廷。
  • 宰相家:指高官显贵之家。
  • 播世:传播于世。
  • 铿有韵:形容文章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 通天德业:指德行和功业直达天听,即得到皇帝的认可。
  • 润无瑕:润泽而无瑕疵,形容德行完美。
  • 山中鹿:比喻清高脱俗。
  • 坎底蛙: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 柏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 飞荐剡:迅速推荐。
  • 疲民:疲惫的百姓。
  • 翘首:抬头期盼。
  • 星槎:传说中能通往天河的船,比喻高官显贵。

翻译

祖先的功勋和业绩在京城显赫,胸怀坦荡地服务于天朝的宰相之家。 你的文章传播于世,声音响亮而有节奏,德行和功业直达天听,完美无瑕。 你做官如同山中的鹿一样清高脱俗,避世之态犹如深坎中的蛙,不闻世事。 听说御史台正迅速推荐你,疲惫的百姓抬头期盼,希望你能如星槎般高升。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石抹同知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诗中,“祖宗勋业耀京华”一句,既表达了对石抹家族历史荣耀的敬仰,也暗示了石抹同知个人的非凡背景。后文通过“播世文章铿有韵”和“通天德业润无瑕”等句,进一步以文学和德行两方面来赞美石抹同知。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石抹同知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以及百姓对其的深切期待。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元代文人对才德兼备之士的推崇。

曹伯启

元济宁砀山人,字士开。李谦弟子,笃于学问。世祖至元中为兰溪主簿,累迁常州路推官,明于决狱。延祐间历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五年,为司农丞,至江浙议盐法,置六仓,规定输运之期、出纳次序。至治间历官集贤学士、侍御史,迁浙西廉访使。泰定帝时,辞官归,优游乡社。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所奖借名士尤多。有《汉泉漫稿》,一作《曹文贞公诗集》。 ► 4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