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痁

· 张翥
肉黄皮皱发毛枯,一病支离困壮夫。 痛要小奴搥臂膝,冷寻破帽聚头颅。 邻翁教诵禳灾咒,道士来书禁疟符。 车辙马蹄劳客问,药囊糜椀乏吾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病痁(shān):指疟疾。
  • 肉黄皮皱:形容因病而面色黄瘦,皮肤松弛。
  • 发毛枯:头发干枯无光泽。
  • 支离:形容身体衰弱,行动不便。
  • (chuí):敲打。
  • 禳灾咒:祈求消除灾难的咒语。
  • 禁疟符:用来驱除疟疾的符咒。
  • 药囊糜椀(wǎn):指药囊和盛药的碗。

翻译

面色黄瘦,皮肤松弛,头发干枯无光泽,一场病让我这个壮汉变得衰弱不堪。疼痛难忍,需要小仆人敲打我的臂膝以缓解,寒冷时寻找破旧的帽子来保护头部。邻家的老翁教我念诵消除灾难的咒语,道士来为我书写驱除疟疾的符咒。车马劳顿的客人来询问我的病情,但我已经没有精力去应付,药囊和盛药的碗也缺乏我所需要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因疟疾病痛而身体极度衰弱的情景。通过“肉黄皮皱发毛枯”等生动的形象描写,展现了病痛对身体的摧残。诗中“痛要小奴搥臂膝,冷寻破帽聚头颅”等句,既表现了病痛的折磨,也反映了作者对病痛的无奈和对温暖的渴望。最后两句“车辙马蹄劳客问,药囊糜椀乏吾须”,则表达了作者因病重而无法接待客人,以及药物短缺的困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病痛对人的影响。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