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杨忠斋
五年新召綍,六馆旧儒冠。
枌社年来好,棠阴种处难。
家贫书簏富,居隘酒尊宽。
郡府多咨问,阎闾遂妥安。
少游乡誉蔼,老杜士心欢。
盘屈千军笔,迟回四品官。
使车将秣马,仙驭已鞭鸾。
忆昔亲师范,论交在岁寒。
离群虽苦早,为善每相观。
顷日留班著,临风欠羽翰。
嗣音无间断,满纸话辛酸。
归恨幽明隔,时将简牍看。
殊方悲宿草,馀庆属庭兰。
身世谁能驻,声名死不□。
涉江传楚些,有泪湿毫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綍 (fú):古代指细麻布。
- 枌社 (fén shè):指古代的学校。
- 书簏 (shū lù):装书的竹箱。
- 阎闾 (yán lǘ):指普通百姓的居住区。
- 少游:指年轻时的游历。
- 老杜:指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 秣马 (mò mǎ):喂马。
- 仙驭 (xiān yù):指仙人的车驾。
- 岁寒:指严冬,比喻艰难时期。
- 羽翰 (yǔ hàn):羽毛,比喻文采或书信。
- 嗣音 (sì yīn):继承的声音,指继续保持联系。
- 宿草 (sù cǎo):指墓地上的草,比喻死亡。
- 馀庆 (yú qìng):指留下的喜庆或福泽。
- 庭兰 (tíng lán):庭院中的兰花,比喻美好的家风或后代。
- 涉江:指渡过江河,这里可能指诗人的旅行或迁徙。
- 楚些 (chǔ xiē):楚地的歌谣,这里指诗人的诗作。
翻译
五年来,新的细麻布被召集,六馆中的旧儒冠。 学校近年来情况良好,但棠阴下的种植却难以进行。 家中虽贫穷,书箱却丰富,居住虽狭窄,酒杯却宽敞。 郡府经常咨询,百姓居住区便得以安宁。 年轻时的游历声誉显赫,老杜的士人心生欢喜。 笔下盘曲如千军,四品官职却迟回。 使车即将喂马,仙人的车驾已驱赶鸾鸟。 回忆起亲自师范,在艰难岁月中论交。 虽然离群早,但为善总是相互观摩。 近日留在朝中,临风却缺少文采。 继承的声音不断,满纸都是辛酸的话语。 归去恨幽明相隔,时常翻看简牍。 异乡悲叹墓草,留下的喜庆属于庭院中的兰花。 身世谁能长久,声名死后不灭。 渡江传来楚地的歌谣,泪水湿透了笔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新旧、贫富、安宁与动荡,描绘了生活的多面性。诗人回忆与友人的交往,感慨于友人的品德与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名声长存的思考。诗的结尾,以渡江传来的楚歌和湿透的笔端,寄托了对友人的无尽思念和哀伤。
张伯淳
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少善书法,宋末应童子科,□宗命给巨笔大纸写之。伯淳书天字在纸中间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宗喜,遂中选。寻举进士,累除太学录。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福建廉访司知事。岁馀,召至阙下,论事数十条,皆当世急务,辞意剀切,世祖为之动容。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授翰林直学士,谒告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大德四年,即家拜侍讲学士。明年造朝,扈从上都。又明年卒,谥文穆。师道称赵魏公孟頫为内弟,与巴西邓文原同直词林,情义款洽。文原尝谓师道为文,耻尚钩棘,而春容纡馀,铿乎如金石之交奏,然不喜以藻翰自能,殁后无成稿。其子河东宣慰副使采,长孙武康县尹炯,访求遗逸,釐为十卷。蜀郡虞集为序,刊之右塾,时至正六年也。
► 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