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伦穗石之留都

局曹闲杂协高情,何逊才名重两京。 王谢宅边闻燕语,雨花台上听鸡鸣。 秋深牛首题应遍,月到秦淮句转清。 休向六朝寻旧事,满堤烟柳障台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局曹:指官署。
  • 闲杂:指闲暇之余。
  • 协高情:和谐高尚的情感。
  • 何逊:南朝梁诗人,以才情著称。
  • 才名:才华和名声。
  • 两京:指南京和北京。
  • 王谢:指东晋时期的王导和谢安,代指高门世族。
  • 燕语:燕子的叫声。
  • 雨花台:位于南京,是一处历史名胜。
  • 听鸡鸣:指清晨的鸡鸣,象征新的一天的开始。
  • 牛首:指南京的牛首山,也是一处名胜。
  • 秦淮:指南京的秦淮河,是南京的文化象征。
  • 句转清:诗句变得清新。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
  • 满堤烟柳:指河岸上满是烟雾缭绕的柳树。
  • 台城:指南京的古城墙。

翻译

在官署的闲暇之余,我们共同享受着高尚的情感,何逊的才名在南京和北京都极为显赫。在王谢旧宅边,我们听到燕子的叫声,在雨花台上,我们聆听清晨的鸡鸣。深秋时节,牛首山的景色应该已经被我们题诗遍了,当月亮照耀秦淮河时,我们的诗句变得更加清新。不要再去寻找六朝的旧事了,满堤的烟柳已经遮蔽了台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伦穗石前往留都(南京)的情景,通过对南京名胜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南京文化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何逊的典故,以及王谢、雨花台、牛首山、秦淮河等南京的地标,展现了南京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尾联则通过“满堤烟柳障台城”的意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期待。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