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夷子行
计然有七策,少伯五用之。刍粟如丘山,坐使会稽肥。
灭吴既强越,弃之忽若遗。扁舟适齐邦,自称鸱夷子皮。
为田僇子我,阴使齐社移。忽复谢所宗,以其重宝归。
陶适天下中,众贿所化居。黄金直千万,三致三复挥。
少子诛,了不悲,老氏张翕吾所师。神龙变化那可羁,安用区区相印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计然:古代著名的谋士,相传为范蠡的老师。
- 少伯: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夫,以智谋著称。
- 刍粟:指粮食。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当时越国的都城。
- 鸱夷子皮:范蠡在齐国时的化名。
- 田僇子我:范蠡在齐国时的另一化名。
- 齐社:齐国的祭祀场所。
- 陶适:指范蠡在陶(今山东定陶)经商。
- 三致三复挥:指范蠡三次致富,三次散财。
- 少子诛:指范蠡的小儿子被杀。
- 老氏张翕:指老子(道家创始人)的思想,张翕意为展开和收缩,比喻顺应自然,不强求。
- 神龙变化:比喻范蠡的行踪不定,变化莫测。
翻译
计然有七种策略,范蠡(少伯)用了其中的五种。粮食堆积如山,使得会稽地区变得富裕。 范蠡帮助越国灭掉了吴国,使越国变得强大,然后他突然放弃了一切,如同遗忘了过去。他乘小船前往齐国,自称鸱夷子皮。 在齐国,他化名田僇子我,暗中影响齐国的祭祀。不久后,他又放弃了这一切,带着齐国的重要宝物返回。 他在陶地经商,那里是天下财货的集散地。他三次致富,又三次散财,黄金价值千万。 当他的小儿子被杀时,他并不悲伤,因为他信奉老子的思想,顺应自然,不强求。 他的行踪如同神龙一般变化莫测,哪里需要区区相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范蠡(少伯)一生的传奇经历,展现了他的智谋、变化和超脱。诗中通过范蠡在越国、齐国和陶地的不同身份和行为,体现了他深不可测的智慧和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范蠡的形象如同神龙一般,变化无穷,不受世俗束缚,体现了诗人对范蠡的极高评价和敬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范蠡一生的概括,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