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菊盛开谩兴三首用唐人韵

曾是瑶池入品裁,上方仙种绝凡栽。 罗浮道士朝元去,姑射真人佩玉来。 映日金缨和露缀,迎风丹袂倚云开。 何时移向柴桑里,共醉南山未拟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谩兴:随意作诗。
  • 瑶池:神话中西王母的住所,常用来比喻仙境。
  • 上方:指天上或仙界。
  • 罗浮道士:指仙人,罗浮山是道教名山,传说中仙人居住之地。
  • 姑射真人:指仙人,姑射山是神话中的仙山。
  • 金缨:金色的丝带,这里形容菊花的花瓣。
  • 丹袂:红色的衣袖,比喻菊花的颜色。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陶渊明的故乡,这里指隐居之地。
  • 南山:指庐山,陶渊明隐居的地方。

翻译

这菊花曾是瑶池中的仙品,天上仙界的种子,绝非凡间所能栽种。 罗浮山的道士朝拜元始天尊去了,姑射山的真人佩戴着玉饰来到。 阳光下,金色花瓣如金缨般带着露珠点缀,迎风摇曳,红色花瓣如衣袖般展开。 不知何时能将这菊花移至柴桑,与陶渊明共醉南山,不再打算回归。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菊花的盛开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典故,赋予了菊花超凡脱俗的仙气。诗中“瑶池”、“上方仙种”等词语,展现了菊花的高贵与不凡。后文通过“罗浮道士”、“姑射真人”等仙人形象,进一步以仙境的意象来描绘菊花的美丽。结尾处向往与陶渊明共醉南山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自然与自由生活的深切向往。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