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于小祗园坐月作

纤阿应嘉候,祗园依化城。 感此牟尼珠,扬光濯清泠。 梵天白银桥,恍若燄摩升。 清溪相环带,空水互晶荧。 飞觞无遗憩,流霞湛然盈。 顺风奏丝桐,袅袅发奇声。 青松为我和,白云为我停。 酒德将调浃,颓然玉山倾。 披襟纳虚爽,万境皆光明。 安能守空观,枯寂送馀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纤阿:古代神话中的月神。
  • 祗园:佛教中的圣地,这里指寺庙。
  • 化城:佛教用语,指佛的境界。
  • 牟尼珠:佛教中的宝珠,象征智慧和光明。
  • 濯清泠:洗涤清澈。
  • 梵天:佛教中的天界。
  • 白银桥:比喻月光如银桥。
  • 燄摩:佛教中的焰摩天,即天界之一。
  • 环带:环绕。
  • 晶荧:明亮闪烁。
  • 飞觞:举杯饮酒。
  • 流霞:美酒。
  • 湛然:清澈的样子。
  • 丝桐:指琴,因古代琴多用丝弦和桐木制成。
  • 袅袅:形容声音悠扬。
  • 玉山倾:形容醉态,如玉山将倒。
  • 披襟:敞开衣襟。
  • 虚爽:空旷清爽。
  • 万境:一切景象。
  • 空观:佛教中的空性观。

翻译

月神纤阿应时而来,照耀着祗园,依偎在佛的境界之中。 牟尼珠般的光芒,洗涤着清澈的夜空。 梵天之上,月光如白银桥,仿佛升起了焰摩天。 清溪环绕,天空与水面相互辉映,晶莹剔透。 举杯畅饮,美酒清澈盈满。 顺风弹奏琴音,悠扬的奇声袅袅升起。 青松为我伴奏,白云为我停留。 酒意渐浓,醉态如玉山将倾。 敞开衣襟,感受着空旷的清爽,一切景象都显得光明。 怎能守着空寂的观想,枯寂地度过余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月夜在寺庙中的宁静景象,通过丰富的佛教意象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智慧和清净境界的向往。诗中“纤阿”、“祗园”、“化城”等词语构建了一个神圣而宁静的佛教世界,而“牟尼珠”、“梵天白银桥”等则增添了诗意和神秘感。后半部分通过对饮酒、音乐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月光下的愉悦和超脱,最终表达了对空寂生活的拒绝和对光明生活的追求。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