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司马平广西寇歌
殷公文武邦之桢,不学渊源空有名。
一岁再迁中执法,兼提六管岭南兵。
如云鹅鹳排千舰,五色神羊映百城。
征南将军不穿札,渡泸相公单白帢。
军声雷动细柳营,杀气霜凋大藤峡。
任是蛮烟开羽扇,还留汉雨浇金甲。
狼兵锦韝绣蝥弧,夺得生徭换酒沽。
早知不杀称神武,悔自跳踉作后夫。
处处春田催布谷,朝朝列肆唤提壶。
千秋获嘉县重睹,伏波不得骄铜柱。
漓水滩和铙吹声,郁林花满旌旗路。
遥望苍梧云正苍,是公功成勒铭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殷公:指殷司马,即殷正茂,明代官员。
- 桢:支柱,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
- 中执法:指中央政府的执法官员。
- 六管:指六部,古代中央政府的六个主要部门。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广大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地。
- 鹅鹳:古代战船的名称。
- 神羊:可能指旗帜上的图案,象征吉祥。
- 征南将军:指殷正茂的军事职务。
- 穿札:穿甲,指战斗。
- 渡泸:渡过泸水,古代军事行动的象征。
- 白帢:白色的头巾,表示简朴或战时状态。
- 细柳营:古代军营的名称,这里指殷正茂的军营。
- 大藤峡:地名,可能指战场。
- 蛮烟:指南方的烟雾,比喻南方的战事。
- 羽扇:古代文官的象征,这里指殷正茂的智谋。
- 汉雨:比喻汉军的援助。
- 金甲:金属制成的铠甲,指战士。
- 狼兵:指勇猛的士兵。
- 锦韝:华丽的臂甲。
- 绣蝥弧:绣有图案的弓。
- 生徭:指被俘的敌人。
- 跳踉:跳跃,比喻战斗。
- 后夫:后来的丈夫,这里指后来的将领。
- 获嘉县:地名,这里指胜利的地方。
- 伏波:指伏波将军,古代将军的称号。
- 铜柱:古代用来标记边界的柱子。
- 漓水:河流名,这里指战场附近的河流。
- 铙吹:古代军乐。
- 郁林:地名,这里指美丽的景色。
- 苍梧:地名,这里指遥远的地方。
- 勒铭:刻石记功。
翻译
殷公是文武双全的国家栋梁,不学无术只会空有名声。一年内两次晋升为中央执法官,同时掌管岭南六部的兵力。战船如云,千舰排列,五色的神羊旗帜映照着百城。征南将军不需穿甲,渡过泸水时只戴白色头巾。军队的声势如雷鸣般响彻细柳营,杀气如霜降般覆盖大藤峡。即使是在南方的烟雾中挥动羽扇,也留下汉军的雨露滋润金甲。勇猛的狼兵身着锦绣臂甲,手持绣有图案的弓,俘获敌人后换取酒水。早知道不杀敌人可以称为神武,后悔自己跳跃战斗成为后来的将领。到处都是春天田野催促布谷鸟的叫声,每天早晨市场里叫卖声此起彼伏。千秋之后再次看到获嘉县的胜利,伏波将军也不得不在铜柱前低头。漓水的滩头回响着军乐声,郁林的花开满了旌旗之路。遥望苍梧,云雾苍苍,那是殷公功成名就刻石记功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殷正茂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成就,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殷公在岭南地区的军事行动和政治管理。诗中,“鹅鹳排千舰”、“五色神羊映百城”等句,形象地描绘了殷公军队的威武和壮观。同时,通过对比“征南将军不穿札”与“渡泸相公单白帢”,突出了殷公的智勇双全。诗的结尾,以“苍梧云正苍”和“功成勒铭处”作结,寓意深远,表达了殷公功绩永载史册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