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歌题叔宝画赠新安吴孝父
吴生方袍白纶巾,顾我自谓黄山人。彭城钱榖画绝伦,复与黄山传其神。
此山虽小据地脊,根压天目排秋旻。三十六峰玉突兀,千一百仞金嶙峋。
广成授丹轩辕炼,至今草木含阳春。病夫投袂见起色,拟踏青鞋寻隐沦。
人言吴生不复此山住,大艑峨舸五湖水。前者长干一醉归,橐装尽付金陵子。
已同嘉宾令财尽,复慕琅琊为情死。真州桥边酒似油,长卿去逐文君游。
壁立犹存上林赋,衣单不典鹔鹴裘。此山猿鹤夜啼怨,其若吴生方掉头。
呜呼人间奇事不易述,宗生欲挟众山归,吴生欲挟黄山出。
男儿有心复有足,安能兀兀穷岩守苓术。要使兹山长属君,吾歌与榖丹青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袍白纶巾:方形的袍子,白色的纶巾,形容穿着朴素。
- 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
- 钱榖:人名,明代画家。
- 绝伦:无与伦比。
- 天目:山名,位于浙江。
- 旻(mín):天空。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为八尺。
- 金嶙峋:形容山石峻峭。
- 广成:传说中的仙人。
- 轩辕:即黄帝。
- 阳春:温暖的春天。
- 青鞋:指行走的鞋子。
- 隐沦:隐居。
- 大艑峨舸:大船。
- 五湖:指中国南方的五大湖泊。
- 长干:地名,今南京。
- 橐装:行李。
- 金陵子:指南京的女子。
- 嘉宾令:指被邀请的贵宾。
- 琅琊:地名,今山东临沂。
- 真州:地名,今江苏仪征。
- 文君:指西汉司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
- 上林赋:司马相如的作品。
- 鹔鹴裘:一种珍贵的皮衣。
- 苓术: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翻译
吴生穿着方袍白纶巾,自称是黄山人。彭城的钱榖画技无与伦比,能将黄山的精神传达出来。这座山虽小,却位于地脊之上,与天目山相对,形成秋天的天空。山中有三十六座玉石般的峰峦,千一百仞高的山峰峻峭。传说广成仙人曾在此授丹,轩辕黄帝也曾在此炼丹,至今这里的草木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我这个病人看到这幅画,感觉精神为之一振,打算穿上青鞋去寻找隐居之地。
人们说吴生不再住在黄山,而是乘着大船在五湖之间游荡。他曾在长干一醉而归,行李都留给了金陵的女子。他像被邀请的贵宾一样,财物尽失,又因慕恋琅琊而情死。真州桥边的酒如同油一般,长卿(司马相如)去追逐文君的游踪。虽然壁上还留有《上林赋》的痕迹,但衣衫单薄,不再典当鹔鹴裘。夜晚,黄山的猿鹤啼鸣,似乎在怨恨吴生已经离去。
啊,人间的奇事难以一一叙述,宗生想要带着众山归去,吴生则想要带着黄山走出。男儿既有心又有足,怎能一直困守在穷岩之中,守着苓术(隐居的生活)。我要让这座山永远属于你,我的歌与钱榖的画笔,都是为了这一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黄山及其画作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憧憬。诗中,“方袍白纶巾”的吴生形象,与黄山的壮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初秋端居即事效初唐体 》 —— [ 明 ] 王世贞
- 《 同群公宴徐氏东园二首 》 —— [ 明 ] 王世贞
- 《 过于鳞郡斋分赋十二体 》 —— [ 明 ] 王世贞
- 《 沈孺休感曹生仲行高谊乞余诗以报得五言二章与之 》 —— [ 明 ] 王世贞
- 《 久旱微雨复霁 》 —— [ 明 ] 王世贞
- 《 郧阳偶成 》 —— [ 明 ] 王世贞
- 《 长兴哭子与归途即事有感 》 —— [ 明 ] 王世贞
- 《 题阙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