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女行寄张助甫

汉帝惜倾城,双蛾当三千。偶然转盼失颜色,㸌如流波坠九天。 阿监摇唇婕妤笑,看取它人领光耀。宝镜羞窥永巷身,银灯望断长门诏。 我从选部识张卿,天下红颜俱却行。片言进退群公坐,一字低昂千古名。 不合文章犯牛斗,也学吾曹厄阳九。扣角敢唱龙蛇歌,折腰自称牛马走。 当时广平百不忧,谓言茂陵将见求。金鱼岂羡鵩鸟地,黄鹤独唤苍梧愁。 三楚褰帷声赫奕,百城墨吏秋霜慑。故旧俱传勃海书,何人为发中山箧。 即今龙卧汝颍间,杜门日玩浮云閒。但令班女重升辇,争道君王不赐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帝:指汉朝的皇帝。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绝伦,足以倾倒全城。
  • 双蛾:指女子的双眉,古代以蛾眉形容女子眉毛细长而美丽。
  • 三千:极言其多,这里指后宫佳丽众多。
  • 㸌如:形容光亮闪烁的样子。
  • 流波:流动的水波,比喻目光流转。
  • 九天:古代传说中的九重天,比喻极高的地方。
  • 阿监:指宫中的女官。
  • 婕妤:古代宫中的女官名,也是妃嫔的称号。
  • 光耀:荣耀,光彩。
  • 宝镜:珍贵的镜子,比喻明亮的眼睛。
  • 羞窥:羞于窥视,形容自卑或自愧。
  • 永巷:古代宫中的长巷,常用来指代宫女居住的地方。
  • 长门诏:指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废后居住的长门宫,后用来泛指失宠后妃的居所。
  • 选部:古代官署名,负责选拔官员。
  • 张卿:指张助甫,作者的朋友。
  • 红颜:指美女。
  • 却行:退却,这里指被排斥。
  • 片言:简短的话。
  • 进退:指在官场上的升降。
  • 群公:指众多的官员。
  • 低昂:高低起伏,这里指名声的大小。
  •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古代星宿名,这里比喻文章的才华。
  • 阳九:指阳数的第九位,即九,古代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这里比喻极大的困难。
  • 扣角:敲击牛角,古代有扣角而歌的习俗,这里指唱歌。
  • 龙蛇歌:古代歌曲名,这里泛指歌曲。
  •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指屈服。
  • 牛马走:指像牛马一样辛苦劳作。
  • 广平:地名,这里指张助甫的家乡。
  •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这里指汉武帝。
  • 金鱼:古代官员的佩饰,这里指官员的身份。
  • 鵩鸟: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高贵的地位。
  • 黄鹤:传说中的仙鹤,这里比喻高远的志向。
  • 苍梧:地名,这里指张助甫所在的地方。
  • 三楚:古代楚地的别称,这里指张助甫的辖区。
  • 褰帷:揭开帷幕,这里指张助甫的政绩显赫。
  • 百城:指众多的城市。
  • 墨吏:指官员。
  • 秋霜慑:比喻严酷的政令。
  • 勃海书:指张助甫的文书。
  • 中山箧:指珍贵的书籍。
  • 龙卧:比喻隐居。
  • 汝颍:地名,这里指张助甫隐居的地方。
  • 杜门:闭门不出。
  • 浮云:比喻世事无常。
  • 班女:指班昭,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这里比喻有才华的女子。
  • 升辇:登上车辇,这里指得到重用。
  • 争道:争相说。
  • 赐环: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礼物,这里指得到皇帝的赏识。

翻译

汉朝的皇帝珍惜倾国倾城的美人,后宫中美女如云,双眉如蛾的佳丽多达三千。然而,偶尔一瞥间,美人的颜色似乎失去了光彩,就像流波从九天坠落一般。宫中的女官们嘲笑失宠的妃子,看着其他人得到荣耀。失宠的妃子羞于照镜子,只能在长巷中期待着皇帝的诏书。

我在选部认识了张助甫,他让天下的美女都感到自卑。他的一句话就能决定官员的升降,他的名声在千古中起伏。他的文章才华横溢,却也遭遇了极大的困难。他敢于唱歌表达自己的志向,却也屈服于现实,自称像牛马一样辛苦。

当时他在广平无忧无虑,人们认为他会被汉武帝所求。他不羡慕高贵的地位,只向往高远的志向。他在三楚地区政绩显赫,让百城的官员都感到畏惧。他的文书被人们传颂,但没有人能打开他的智慧之门。

现在他隐居在汝颍之间,闭门不出,每天只是欣赏浮云。即使班昭这样的才女重新得到重用,人们也会争相说皇帝不会赐给他环佩。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汉朝后宫美人的描绘,以及对张助甫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美貌与才华的珍视,以及对官场浮沉的深刻洞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倾城”、“双蛾”、“流波坠九天”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美人的风姿和失宠的悲哀。同时,通过对张助甫的描述,展现了他的才华、志向和遭遇,以及他在官场和隐居生活中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