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翼江亭饯别四首送太史王忠铭北上应和

乘槎十载念张骞,忽漫相逢已别筵。 折柳一从琼海日,种瓜几度邵陵年。 江湖世事堪浮白,岁月空斋自理玄。 缩地无因长极目,椷书愁绝蓟门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乘槎:乘坐竹筏或木筏,这里比喻远行。
  • 张骞:西汉时期的著名探险家,曾出使西域。
  • 忽漫:忽然,意外。
  • 折柳:古代送别时常折柳枝相赠,表示惜别之情。
  • 琼海:指海南岛,这里可能指张子翼的出发地。
  • 种瓜:比喻隐居或田园生活。
  • 邵陵:地名,今湖南邵阳,这里可能指王弘诲的居住地。
  • 浮白:指饮酒,白指酒杯。
  • 理玄:研究深奥的道理。
  • 缩地:神话中能缩短地理距离的法术,这里比喻思念之深。
  • 椷书:书信。
  • 蓟门:指北京,古代蓟州所在地。

翻译

十年来,我心中一直怀着像张骞那样远行的梦想,突然间我们意外相遇,却又在告别宴上。自从在琼海那日折柳送别,到如今邵陵种瓜的岁月,已经历了多少春秋。在这江湖之中,世事变迁,我只能借酒消愁,岁月流逝,我在空斋中独自研究深奥的道理。我无法像神话中那样缩短地理距离,长久地凝望远方,只能通过书信,深深忧愁地望着蓟门的烟雾。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子翼北上的深情送别和自身对远行梦想的向往。诗中通过历史人物张骞和折柳、种瓜等意象,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贵。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无法缩短距离的无奈和愁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