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履善惠芡实作鸡珠儿歌遗我走笔谢之

袁君赠我鸡珠儿,为我更作鸡珠歌。 使我应接不能暇,欲读废食且奈何。 问余旧游吴水隈,菱芡贴水参差开。 吴中女儿娇可爱,采得鸡珠和菱卖。 当时解发林间卧,顷刻便啖三千颗。 丹篚初倾历落圆,玉肌乍剥温柔露。 芳腴满中更可人,坐令莲的无精神。 煮石太硬苦费齿,鸡珠自是真仙饵。 一朝失足辞渔矶,可怜方朔长苦饥。 明朝神武挂冠去,知余不为莼丝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芡实(qiàn shí):一种水生植物的种子,可食用。
  • 鸡珠儿:芡实的别称,因其形状小巧圆润,似珍珠而得名。
  • 走笔:迅速地写字或作画。
  • 吴水隈(wēi):吴地的河流弯曲处。
  • 菱芡(líng qiàn):菱角和芡实,都是水生植物的果实。
  • 贴水:贴近水面。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
  • 解发:散开头发。
  • (dàn):吃。
  • 丹篚(fěi):红色的竹篮。
  • 历落:错落有致。
  • 玉肌:比喻芡实的质地细腻如玉。
  • 芳腴(yú):芳香肥美。
  • 莲的(dì):莲花的果实。
  • 煮石:比喻坚硬的食物。
  • 真仙饵:比喻极为珍贵美味的食物。
  • 渔矶(jī):钓鱼时坐的石头。
  • 方朔:指汉代文学家东方朔,这里借指自己。
  • 神武挂冠:比喻辞官归隐。
  • 莼丝:莼菜的嫩叶,这里指归隐的生活。

翻译

袁君赠我鸡珠儿,又为我作了一首鸡珠歌。 我忙得应接不暇,想读又怕耽误了吃饭,怎么办呢? 我曾游历吴地的河流弯曲处,那里的菱角和芡实贴近水面,参差不齐地开放。 吴中的女孩儿娇美可爱,采摘鸡珠儿和菱角去卖。 当时我在林间散开头发躺卧,一会儿就吃了三千颗鸡珠儿。 红色的竹篮里,鸡珠儿错落有致,圆润可爱,剥开外壳,露出如玉般温柔的果肉。 芳香肥美的鸡珠儿真是令人陶醉,相比之下,莲花的果实都显得无精打采。 煮石般坚硬的食物太费牙齿,而鸡珠儿自是真正的仙人美食。 一旦失足离开钓鱼的石头,可怜的我就像东方朔一样总是饥饿。 明天我将在神武门前挂冠辞官,我知道我不是为了莼菜的嫩叶而归隐。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芡实(鸡珠儿)这一江南水乡的特产,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游历吴地的怀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鸡珠儿”不仅是美食,更是承载着美好回忆的象征。作者通过对芡实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色泽、形状和口感,以及与之相关的江南风情和少女的娇美。结尾处,作者借东方朔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的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