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安东山寺登眺绝顶

东山览胜陟岧峣,历尽天门绝市嚣。 敢道居高能小下,似缘心远得神超。 乡关路入梅花近,祇苑经翻贝叶遥。 沧海回头今是岸,故园松鹤待谁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ì):登高。
  • 岧峣 (tiáo yáo):山高峻的样子。
  • 天门:指高山的门户,比喻险要之地。
  • 市嚣 (xiāo):市井的喧嚣。
  • 小下:俯视,小看。
  • 祇苑 (qí yuàn):指寺庙。
  • 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亦借指佛经。
  • 沧海回头今是岸:比喻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终于找到了归宿。

翻译

登上东山,一览胜景,攀登至高峻的山巅,穿越天门般的险要之地,远离了市井的喧嚣。 我敢于宣称,站在高处能够俯视一切,仿佛是因为心灵远离尘嚣,才能得到精神的超越。 回家的路途似乎更近了,梅花盛开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而寺庙的经文,翻阅起来却感觉遥远。 经历了沧海桑田,如今终于找到了归宿,故乡的松树和鹤鸟,又等待着谁来召唤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对比高山的宁静与市井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沧海回头今是岸”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表达了诗人历经沧桑后找到心灵归宿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