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率然洞入小云门望山顶却与藏经阁背隔水相唤

迤逦山深洞,盘石不盈步。 欲幡藏中言,于兹可唤渡。 阁影施崚嶒,诸峰借丹雘。 回屐探薜门,介然见云路。 阳崖纳绮照,阴壑含冰冱。 枝樛幄成结,涧古藤堪度。 拊石何泠泠,爽然若韶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 盘石:大石头。
  • 幡藏:隐藏的旗帜,比喻深藏的智慧或言语。
  • 施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峰高耸、险峻。
  • 丹雘(dān huò):红色的颜料,这里指山峰的红色。
  • 薜门:薜荔的门,薜荔是一种植物。
  • 冰冱(hù):冰冻。
  • 樛幄(jiū wò):弯曲的树枝像帐篷一样。
  • 泠泠(líng líng):清澈、清凉的样子。
  • 韶护:古代传说中的乐曲,这里比喻美妙的声音。

翻译

曲折连绵的山脉深处,有一洞穴,洞口的大石头不足一步之遥。 想要寻找隐藏的智慧之言,在这里可以呼唤渡船。 藏经阁的影子显得高耸险峻,周围的山峰借着红色的颜料显得更加鲜艳。 回望山径,探索薜荔之门,突然间看到了通往云端的路。 阳光照耀的山崖绚丽多彩,而阴暗的壑谷中却蕴含着冰冻的寒意。 弯曲的树枝像帐篷一样交织在一起,古老的藤蔓足以让人穿越。 触摸石头,感受到清凉的水声,仿佛听到了传说中的乐曲,令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深山中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洞、藏经阁、山峰等自然元素的神秘与壮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幡藏中言”、“阁影施崚嶒”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隐藏智慧的向往。同时,诗中的“阳崖纳绮照,阴壑含冰冱”等句,巧妙地对比了山中的明暗、冷暖,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而又神秘的山林之中。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