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御枪歌

真龙鱼服事假王,当时四海一滁阳。椎锋跳荡无前敌,驰射威神不可当。 猊铠淋漓染战血,蛇矛夭矫盘秋霜。此矛大细凡二柄,用之掣电舒神光。 横驱铁骑扫建业,直拥舟师下武昌。登坛拜帅徐与常,始握中权不自将。 按图一诏制万里,挟棰两儿鞭八荒。羽书络绎报宣捷,虎殿委蛇进讲章。 干戈倒载三十祀,礼乐明备同轩皇。玉几亲凭诲孙子,艰难往事毋轻忘。 蟠螭小架二矛立,俨置五凤楼中央。和弓垂矢俱辟易,禹谟舜典同辉煌。 马上得之马上治,陋哉汉主胡弗详。平城七日脱馁鬼,犹向沛儿骄故乡。 呜呼,何必猛士守四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皇御枪歌:此诗题意为歌颂高皇帝(可能指明太祖朱元璋)的英勇事迹。
  • 真龙鱼服事假王:真龙指皇帝,鱼服指平民服装,假王可能指朱元璋在未称帝前的身份。
  • 滁阳:地名,今安徽省滁州市。
  • 椎锋跳荡无前敌:椎锋指冲锋陷阵,跳荡形容战斗激烈。
  • 驰射威神不可当:驰射指骑马射箭,威神形容其威力惊人。
  • 猊铠淋漓染战血:猊铠指狮子形状的铠甲,淋漓形容血迹斑斑。
  • 蛇矛夭矫盘秋霜:蛇矛是一种长矛,夭矫形容其弯曲灵活,盘秋霜形容矛尖如秋霜般锋利。
  • 掣电舒神光:掣电形容动作迅速如闪电,舒神光形容光芒四射。
  • 横驱铁骑扫建业:横驱指横扫,铁骑指骑兵,建业是南京的古称。
  • 直拥舟师下武昌:直拥指直接率领,舟师指水军,武昌是地名。
  • 登坛拜帅徐与常:登坛拜帅指举行仪式任命将领,徐与常是人名。
  • 按图一诏制万里:按图指依照地图,一诏指一道命令,制万里形容统治范围广阔。
  • 挟棰两儿鞭八荒:挟棰指手持鞭子,两儿指两个儿子,鞭八荒形容统治四方。
  • 羽书络绎报宣捷:羽书指传递军情的文书,络绎形容连续不断,报宣捷指报告胜利消息。
  • 虎殿委蛇进讲章:虎殿指皇帝的宫殿,委蛇形容曲折前进,进讲章指进献文稿。
  • 干戈倒载三十祀:干戈指战争,倒载形容战争结束,三十祀指三十年。
  • 礼乐明备同轩皇:礼乐指礼仪和音乐,明备形容完备,轩皇指古代帝王。
  • 玉几亲凭诲孙子:玉几指玉制的几案,亲凭指亲自依靠,诲孙子指教导子孙。
  • 蟠螭小架二矛立:蟠螭指龙形的装饰,小架指放置矛的架子,二矛立指两柄矛竖立。
  • 和弓垂矢俱辟易:和弓指和谐的弓,垂矢指箭矢,俱辟易形容都被避开。
  • 禹谟舜典同辉煌:禹谟指大禹的治国方略,舜典指舜的典籍,同辉煌形容同样光辉。
  • 马上得之马上治:马上得之指在战马上取得天下,马上治指立即治理国家。
  • 平城七日脱馁鬼:平城指攻克的城市,七日脱馁鬼形容迅速解决饥荒问题。
  • 犹向沛儿骄故乡:犹向指仍然向着,沛儿指沛县的人,骄故乡形容对故乡感到自豪。

翻译

这首诗歌颂了高皇帝(可能指明太祖朱元璋)的英勇事迹。诗中描述了他身着平民服装,却在滁阳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技巧和勇气。他的骑射技艺无人能敌,战斗中的铠甲和长矛都沾满了敌人的鲜血。他手持两柄长矛,如同闪电般迅速,光芒四射。他率领铁骑横扫建业,直接指挥水军攻下武昌。在仪式上任命了徐与常为帅,他依照地图发布命令,统治了广阔的领土。他的两个儿子手持鞭子,统治四方。军情文书连续不断地报告胜利消息,他在宫殿中接受文稿。经过三十年的战争,国家终于安定,礼仪和音乐都完备,如同古代帝王。他亲自教导子孙,不忘艰难的往事。两柄矛竖立在龙形装饰的小架上,如同五凤楼中央的景象。弓箭和典籍都显得辉煌,他在战马上取得天下,立即治理国家。他迅速解决了攻克城市的饥荒问题,仍然对故乡感到自豪。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高皇帝英勇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统治智慧。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椎锋跳荡”、“驰射威神”、“猊铠淋漓”等,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和高皇帝的英勇。同时,诗中也体现了高皇帝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子孙的殷切教导,表达了对高皇帝的崇敬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深沉,是对高皇帝历史功绩的赞颂。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