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汉阴丈人抱瓮图二首

· 王洪
大道本无象,末路乃多岐。 皇皇宣尼父,开迹良在兹。 朝发龟山阴,暮涉黄河湄。 微茫公旦梦,缅邈东周期。 狷者守其常,哲人达其宜。 不见西郊麟,此心安所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道:指宇宙间最根本的道理或规律。
  • 无象:没有具体的形象。
  • 末路:指事物的尽头或终点。
  • 多岐:岔路多,比喻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 皇皇:形容庄严、盛大的样子。
  • 宣尼父:指孔子,因其字仲尼,故称。
  • 开迹:开创事业或学说。
  • 龟山:山名,在今山东省。
  • :山的北面。
  • 黄河湄:黄河的岸边。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公旦梦:指周公旦的梦境,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曾辅助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 缅邈:遥远。
  • 东周期:指周朝的东迁时期。
  • 狷者:指性格耿直、不随波逐流的人。
  • 哲人:智慧卓越的人。
  • :通达,理解。
  • 西郊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吉祥。

翻译

宇宙的根本道理无形无象,而事物的终点却充满了岔路。孔子这位伟大的圣人,他的事业和学说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他早晨从龟山的北面出发,夜晚抵达黄河的岸边。他模糊地梦见了周公旦,遥想着周朝东迁的时期。那些耿直的人坚守常规,而智慧的人则懂得变通。看不见西郊的麒麟,这种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孔子旅程的描述,表达了对孔子学说的崇敬和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诗中“大道无象,末路多岐”揭示了人生道路的复杂性和选择的重要性。孔子作为“宣尼父”,其开创新学说的行为被视为典范。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周公旦梦境的提及和对东周时期的遥想,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以及智慧与坚守的对比。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王洪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 3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