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冬十二月十三日
未央玺书东南驰,天下万手皆齐眉。
不将两字詈文仲,直向千秋歌子皮。
乃知金陵朘元气,祇为冻水标明医。
圣王威庆与天合,焉用区区梦卜为。
一蛇上天一蛇蛰,即死不爱春雷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未央:古代宫殿名,这里指朝廷。
- 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这里指皇帝的诏书。
- 东南驰:向东南方向迅速传递。
- 万手:比喻众多的人。
- 齐眉:比喻平起平坐,平等对待。
- 詈(lì):责骂。
- 文仲:人名,具体指谁不详。
- 子皮:人名,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
- 金陵:南京的古称。
- 朘(juān):削弱,减少。
- 元气:指国家的生命力或根本力量。
- 冻水:比喻严酷的环境。
- 标明医:指在严酷环境中显露出才能的人。
- 圣王:贤明的君主。
- 威庆:威严和吉祥。
- 梦卜:古代通过梦境和卜筮来预测吉凶的做法。
- 一蛇上天一蛇蛰:比喻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或状态。
- 春雷:春天的雷声,常被用来象征新生或变化。
翻译
朝廷的诏书迅速向东南传递,天下众多的人都能平等地接受。 不会用两个字来责骂文仲,而是直接在千秋万代中歌颂子皮。 这才知道金陵的元气被削弱,只是在严酷的环境中显露出真正的医者。 贤明的君主的威严和吉祥与天意相合,哪里还需要通过梦境和卜筮来预测呢。 一条蛇飞升上天,一条蛇却潜伏不动,即使死去也不爱春天的雷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朝廷诏书传递、人物评价、国家元气以及君主威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看法和对贤明君主的期望。诗中“未央玺书东南驰”展现了朝廷的权威和效率,“万手齐眉”则体现了平等的思想。后文通过对“文仲”和“子皮”的不同态度,以及对“金陵元气”和“冻水明医”的比喻,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真正能者的期待。最后,通过“一蛇上天一蛇蛰”的对比,暗示了不同的命运和选择,而“即死不爱春雷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和淡然的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讽喻。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石屋洞 》 —— [ 明 ] 王世贞
- 《 春日再游韦园仍用前韵 》 —— [ 明 ] 王世贞
- 《 小除夕归途遇风雨作 》 —— [ 明 ] 王世贞
- 《 金陵人家门多种树树头巢乌噪不止甚厌之戏为一绝 》 —— [ 明 ] 王世贞
- 《 少司马四明范公以诗见约相过和韵奉酬 》 —— [ 明 ] 王世贞
- 《 歌赠大宗伯袁公抑之七十 》 —— [ 明 ] 王世贞
- 《 子与久宦楚中贻书见讯而余有晋臬之除赋此奉答 》 —— [ 明 ] 王世贞
- 《 马节妇吟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