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森楼次韵答三洲

越森楼馆静无烟,玉局归来是谪仙。 碧月静依杨柳港,翠霞低映蓼花川。 乘风惯爱溪头社,送酒时呼竹外船。 析木银河光错落,夜深疑在斗牛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森楼:楼名,具体位置不详,但从诗中可推测位于水边。
  • 玉局:指棋盘,这里比喻诗人自己,暗示其高洁不群。
  •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比喻诗人自己超凡脱俗。
  • 杨柳港:长满杨柳的港湾。
  • 蓼花川:长满蓼花的河流。
  • 溪头社:溪边的村落或集会场所。
  • 析木:古代星宿名,这里指天上的星辰。
  • 斗牛: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常用来形容星空的景象。

翻译

越森楼静谧无烟,我如归来的谪仙。 碧月静静映照杨柳港,翠霞低低映衬蓼花川。 乘风常爱溪头的集会,送酒时总呼唤竹外的船。 银河星光错落,夜深时分,我疑心自己就在斗牛星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脱的夜景图。诗中,“越森楼”作为一个静谧的场所,与诗人自比为“谪仙”的形象相得益彰,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通过“碧月”、“杨柳港”、“翠霞”、“蓼花川”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诗人构建了一个幽美宁静的自然环境。后两句则通过“乘风”、“送酒”等动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结尾的“析木银河光错落,夜深疑在斗牛边”则巧妙地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浩渺的星空,增添了诗作的神秘与深远。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