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白沙留别亲旧

六看梅发建江滨,多难空馀一病身。 阙下简书催物役,镜中衰貌愧冠绅。 非才岂合频耽仕,薄禄长悲不逮亲。 终拟投竿沧海畔,北山猿鹤漫窥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发:梅花开放。
  • 建江滨:建江的岸边。
  • 阙下:古代指朝廷。
  • 简书: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这里指文书或命令。
  • 物役:被物质所累。
  • 衰貌:衰老的容貌。
  • 冠绅:指官员或士绅。
  • 耽仕:沉迷于官场。
  • 薄禄:微薄的俸禄。
  • 逮亲:照顾亲人。
  • 投竿:放下钓竿,指隐居。
  • 沧海畔:大海边。
  • 猿鹤:猿猴和鹤,常用来比喻隐居的生活。

翻译

六次看到梅花在建江边开放,多灾多难只剩下一副病弱的身体。 朝廷的文书催促着我去承担物质的重负,看着镜中自己衰老的容貌,我感到愧对官员的身份。 我并非有才之人,怎能一再沉迷于官场,微薄的俸禄让我长期感到无法照顾好亲人。 最终我打算放下钓竿,隐居在沧海之畔,北山的猿猴和鹤啊,不要嘲笑我这个窥视人间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王弘诲在历经磨难后的疲惫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梅发”与“衰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通过对“简书”与“薄禄”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亲人的愧疚。最后,以“投竿沧海畔”和“北山猿鹤”的意象,寄托了作者对自由隐逸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