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五子篇赵太史用贤
胡郎天挺豪,弱龄富篇咏。
突窥济南室,摆脱信阳境。
高岭秀繁条,何所不辉映。
顺风扬妙音,畴能不倾听。
沈思穷正变,广心饶比兴。
牛耳终自归,蛾眉竟谁并。
已睹千刃翔,徒劳众口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末五子:指明代文学家赵用贤,因其文学成就位列“五子”之末,故称。
- 赵太史用贤:赵用贤,明代文学家,曾任太史。
- 天挺:天赋卓越。
- 弱龄:年轻时。
- 篇咏:诗文创作。
- 济南室:指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诗风,李攀龙是济南人。
- 信阳境:指明代文学家何景明的诗风,何景明是信阳人。
- 高岭:比喻赵用贤的文学成就高。
- 繁条:茂盛的枝条,比喻赵用贤的诗文丰富。
- 辉映:光彩照耀。
- 妙音:美妙的音乐,比喻赵用贤的诗文。
- 倾听:仔细听。
- 沈思:深思。
- 正变:指诗歌的正体和变体。
- 广心:心胸开阔。
- 比兴: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和起兴。
- 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比喻在某方面居领导地位。
-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比喻其他文人。
- 千刃:千仞,形容极高。
- 翔:飞翔。
- 众口竞:众人议论纷纷。
翻译
胡郎天赋卓越,年轻时就富于诗文创作。他突然窥见李攀龙的诗风,摆脱了何景明的诗境。他的文学成就如高岭上的繁茂枝条,无处不显得光彩照耀。他的诗文如同顺风传来的美妙音乐,谁能不仔细倾听呢?他深思熟虑诗歌的正体和变体,心胸开阔,擅长运用比喻和起兴。他最终自居文学领袖的地位,谁又能与他并肩呢?已经看到他如千仞高飞,众人议论纷纷也只是徒劳。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赵用贤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和领导地位。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赵用贤的文学才华和影响力。诗人通过对赵用贤与其他文学家的比较,突出了赵用贤的独特地位和无可比拟的文学造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赵用贤的极高评价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