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古十四首

· 吴筠
栋宇代巢穴,其来自三皇。 迹生固为累,经始增百王。 瑶台既灭夏,琼室复陨汤。 覆车世不悟,秦氏兴阿房。 继踵迷反正,汉家崇建章。 力役弊万人,瑰奇殚八方。 徇志仍未极,促龄已云亡。 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栋宇:指房屋。
  • :取代。
  • 巢穴:原始的居住方式,如洞穴。
  • 三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具体指代有多种说法。
  • 迹生:指人类的活动痕迹。
  • :本来。
  • :负担,累赘。
  • 经始:开始。
  • 百王:指众多君王。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指夏朝的宫殿。
  • 灭夏:指夏朝的灭亡。
  • 琼室:华美的宫室,这里指商朝的宫殿。
  • 陨汤:指商朝的灭亡。
  • 覆车:比喻重蹈覆辙。
  • 不悟:不醒悟。
  • 秦氏:指秦朝。
  • 阿房:阿房宫,秦始皇所建的宫殿。
  • 继踵: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
  • 迷反正:迷失方向,不正。
  • 汉家:指汉朝。
  • 崇建章:推崇并建造宏伟的建筑。
  • 力役:劳役。
  • 弊万人:使万人疲惫。
  • 瑰奇:珍贵奇特之物。
  • 殚八方:竭尽四方之力。
  • 徇志:追求志向。
  • 未极:未达到极限。
  • 促龄:短命。
  • 已云亡:已经消亡。
  • 侈靡:奢侈浪费。
  • 荆榛:荆棘和杂草,比喻荒凉。
  • 生庙堂:在庙堂上生长,指宫殿荒废。

翻译

房屋取代了洞穴,这一变化始于三皇时代。人类的活动痕迹本就是一种负担,历代君王开始增加这些负担。瑶台宫殿见证了夏朝的灭亡,琼室宫殿也随着商朝的灭亡而消失。重蹈覆辙的人们仍未醒悟,秦朝因此兴建了阿房宫。接踵而至的错误,汉朝推崇并建造了宏伟的建筑。劳役使万人疲惫,四方之力被用于追求珍贵奇特之物。追求志向尚未达到极限,短命的王朝已经消亡。奢侈浪费最终何在?只剩下荆棘和杂草在荒废的庙堂上生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建筑的变迁和王朝兴衰的描述,批判了历代君王对于奢华建筑的过度追求和忽视国家根本的短视行为。诗中“栋宇代巢穴”一句,简洁地概括了人类居住方式的演变,而“覆车世不悟”则深刻指出了人们重复历史错误的悲哀。最后,“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以荒凉的景象,讽刺了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和王朝,最终都化为乌有,只剩下荒芜和遗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循环和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

吴筠

吴筠

唐华州华阴人,字贞节。通经义,善文辞。举进士不中,隐居南阳倚帝山为道士。玄宗天宝初召至京,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每开陈,皆名教世务,以微言讽帝,帝重之。高力士短之于帝,遂固求还嵩山。后东入会稽剡中卒,弟子谥为宗元先生。善诗,有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