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虔州杨侍郎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
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
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
深知狱吏贵,几迫季冬诛。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
流亡诚不吊,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
入韩非剑客,过赵受钳奴。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
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
莫凭牲玉请,便望救焦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网:指汉朝的法律制度。
- 齐民:指普通百姓。
- 大丞相:指高级官员。
- 弛刑徒:指被减轻刑罚的囚犯。
- 中宪:指中央的法律。
- 外易:指对外事务的处理。
- 尹京:指京城的官员。
- 弭谤:消除诽谤。
- 非辜:无辜。
- 凝脂密:形容法律严密。
- 一柱扶:比喻支撑大局。
- 狱吏:监狱的官员。
- 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
- 流亡:逃亡。
- 神理:天意。
- 恩知忝:受到恩惠而感到羞愧。
- 礼秩殊:礼遇和待遇不同。
- 剑客:武士。
- 钳奴:受刑的奴隶。
- 招魂:召唤亡魂。
- 邙山:山名,古代常用于埋葬之地。
- 垤蚁:蚂蚁堆。
- 城狐:城中的狐狸,比喻奸佞小人。
- 阴骘:阴德,指暗中做好事。
- 牲玉: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器。
- 焦枯:干枯,比喻困境。
翻译
汉朝的法律虽然严密但仍有漏洞,普通百姓的困苦尚未得到缓解。为何一位高级官员,最终却沦为被减轻刑罚的囚犯。中央的法律对外事务处理不当,京城的官员最终被拘禁。原本自夸能够消除诽谤,首先讨论的是如何对待无辜者。法律虽严密却无一能支撑大局,深知监狱官员的重要性,几乎迫使在冬季最后一个月被处决。呼唤天帝,天空辽阔无回应,离开家乡时太阳已西斜。流亡之人确实不应被吊唁,天意若被诬蔑。过去受到的恩惠让我感到羞愧,与其他学生相比礼遇和待遇不同。进入韩国并非作为武士,经过赵国却成了受刑的奴隶。在楚水边召唤亡魂,邙山上独自卜宅。甘心亲近蚂蚁堆,转身却被城中的狐狸所害。阴德如今如此,天灾未必没有。不要凭借祭祀来请求,只希望能得到救助,摆脱困境。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杨侍郎遭遇的哀悼之作,通过对比汉朝法律的严密与实际执行的漏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法律不公和官员的困境。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一柱扶”、“城狐”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深度。诗人对杨侍郎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天意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